第一章 瘡瘍 第三節 癰第 3 頁
[辨證論治]
內治法
(一)風熱痰毒頸側或耳下、缺盆處白腫、熱、痛,疼痛牽引肩部及上臂,腫塊形如雞卵,活動度差;伴惡寒發熱,頭痛,咳嗽;舌質淡紅,苔黃,脈浮數。
辨證分析:外感風熱痰毒之邪,蘊結于頸側,阻于少陽、陽明之絡,氣血運行受阻而成腫塊;風熱犯表而有惡寒發熱、頭痛;風邪犯肺,故有咳嗽;舌質淡紅、苔黃、脈浮數為風熱表證之象。
治法:祛風清熱,化痰消腫。
方藥:牛蒡解肌湯加減。腫塊堅硬,加玄參、赤芍、花粉清熱消腫。
(二)肝胃火毒頸部白腫(或紅腫)、熱、痛,腫勢散漫,連及前頸、后項或耳下,硬結疼痛;伴高熱,口渴欲飲,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辨證分析:肝胃火毒挾痰上攻,循經蘊結于頸部,故腫勢散漫,硬結疼痛;內熱熾盛,故高熱,口渴欲飲;陽明熱甚于內,故口渴,高熱煩躁,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均為痰熱火毒熾盛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化痰消腫。
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若紅腫硬結甚,加生地、赤芍、花粉清熱消腫;高熱抽搐加鉤藤清肝熄風;膿成則切開排膿,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藥線引流,外蓋金黃膏或紅油膏。膿盡改用生肌散、白玉膏。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