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瘡瘍 第三節 癰第 10 頁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濕熱火毒臍中腫脹,皮色紅,疼痛;伴發熱,口干口苦,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辨證分析:濕熱毒邪蘊結于臍中,致毒滯血瘀,故腫脹疼痛;濕熱蘊久化火,故全身發熱,口干口苦,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薄黃、脈弦數為濕熱火毒之象,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四苓散加減。
(二)氣虛挾濕創口經久不斂,臍孔部胬肉高突,中心有漏管,膿出臭穢;伴面色萎黃,肢軟乏力,納差,大便溏;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辨證分析:由于病久致脾氣虛弱,氣血虧虛,故瘡口久不愈合;氣虛則運化無力,水濕內停,濕滯成毒,蘊結而生胬肉、漏管;面色萎黃、肢軟乏力、納差、便溏均為脾胃虛弱之征。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四君子湯加黃連、魚腥草解毒利濕。
二、外治法
初起用金黃膏或玉露膏外敷;潰后用紅油膏或青黛膏摻九一丹外敷;膿盡改用白玉膏摻生肌散。
形成臍漏者,可插入七三丹藥線或白降丹藥捻,化管提膿。必要時可行瘺管切除術及修補術。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