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損傷的分類與辯證診斷 第二節 辨證診斷第 3 頁
(三)局部情況
傷科疾病最常見的癥狀是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畸形和腫脹。在詢問病史時,應耐心傾聽病人敘述其癥狀表現及其妨礙生活及工作的程度等。
1、疼痛 要詢問疼痛的部位、性質、時間與發病的關系。下腰部椎間盤突出癥,疼痛自腰部沿股部后側放射到小腿至足部;髖關節痛則沿股內側放散到膝部;骨折及韌帶急性損傷則有銳痛;化膿性感染則有跳痛;神經受到刺激則有刺痛或燒灼樣疼痛;惡性骨腫瘤或兒童髖關節結核,常在夜踐疼痛顯著;勞損性疾病的疼痛,在休息時減輕,活動時加重;增生性關節炎則與此相反;受過損傷的肢體由于感受風寒濕邪,多在冬春季節或天氣變化時疼痛。只有詳細地詢問了解疼痛的特點,再結合各方面檢查結果的分析,對診斷才有比較正確的估計。
2、活動障礙 要詳細詢問活動障礙的具體情況。一般來說,股骨頸嵌入性骨折,患者仍能跛行或騎自行車;有些單純的輕度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仍能坐立或行走。對這樣的病例,應特別注意詢問其受傷的現場情況,從而了解其受傷機制,并認真地檢查,才不致漏診。對合并有脊髓或周圍神經損傷的脊髓骨折、脫位患者,要詢問癱瘓癥狀是出現在受傷當時,或出現于經過搬動及處理之后,以便于判斷造成這種合并癥的真正原因級時間。
3、畸形 肢體畸形多由骨關節的破壞、移位、增生或筋肉組織的癱瘓、攣縮所致詳細詢問畸形發生的時間及演變過程。
4、腫脹 須詢問腫脹出現的時間。感染性疾病是先有腫后有痛;外傷性疾病則是先有疼痛后有腫脹。如系增生的腫物,更須詢問是先有腫物,或先有疼痛,腫物增長速度如何。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