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源于對生的認識(下)第 2 頁
萬物生長靠太陽。日照給人類帶來光明和熱量,它們對原始初民更是性命攸關的。作為“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的陰陽都與“日”字相聯系,都是表示日的屬性。春秋時代齊國宰相管子曰:“道之在天者,日也!泵鞔t家張介賓力主“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天之運,人之命,元元根本總在太陽無兩也!倍鞲袼箯恼軐W高度明確指出:“我們地球本身只是由于太陽熱才得以生存下去……如果沒有太陽放射到我們這里的排斥運動,地球上的一切運動都一定會停止!痹诙季S的背景下,太陽就不能單獨生物了,需與大地相合后,才能化生萬物。《莊子外篇·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荀子·天論》:“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管子·內業》:“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素問·天元紀大論》:“在天化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素問·六微旨大論》:“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倍菍μ柕纳羁逃^察,對一年有二時或四時的認識是明確的:由于太陽的運動變化,有二分之陽陰即春秋,四分之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即春夏秋冬。
正是太陽陰陽之氣的變化,以地球(土)作為前提,大地上出現了春木生、夏火長、秋金收、冬水藏的適應性變化。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言“陽生陰長,陽殺陰藏”。(見圖1)《管子·四時》云:“中央曰土,土德實輔四時入出……春嬴育,夏養長,秋聚收,冬閉藏!卑喙獭栋谆⑼āの逍懈酢氛f:“土所以王四季……木非土不生,火非土不榮,金非土不成,水非土不高,土扶微助衰,歷成其道,故五行更旺亦須土也!薄洞呵锓甭丁の逍兄x》說:“土居中央為天之潤,土者天之肱股也……故五行而四時者,土兼之也。土者五行之主也!薄兑住ゅ鑲鳌氛f:“百谷草木麗乎土!薄秶Z·鄭語》:“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惫湃艘詾橥潦且阅尽⒒、金、水所代表的四季之氣形成的“母親”,在包括我們人類生命在內的自然界,沒有“土氣”的存在,就不會有四季木、火、金、水之氣的產生形成,也不會有自然萬物的形成,所以土是四季五行之氣的“后天之本”,而不獨主某一時節,即土載四行,土旺于四時。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