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治:中醫獨特的治法
張智敏 謝剛 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素問·至真要大論》“從者反治”涵義有二:一是指順從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種治療原則,適用于病情較為復雜,征象不能完全反映本質的情形,此為假反治;二是指在正治的基礎上,兼用反治或順從疾病性質而治,此為真反治。
●反治法作為中醫獨特的治療方法,在治療思路上與西醫有很大差異,或可借以補充西醫“對抗治療”的不足。應加強對它的理論研究,通過多學科、多角度地分析探索,掌握它的本質,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與治療規律。
反治法源于《素問·至真要大論》:“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又:“微者逆之,甚者從之”!拔⒄吣嬷,意思是病情較輕的,要逆其病氣,就是說根據病變性質采用與病氣相對的藥物治療,統稱逆治法或正治法。它是中醫臨證的一般治則!吧跽邚闹保馑际菍Σ∏檩^復雜或病勢較重的,治療上要順從其病氣。如何順從?《素問·至真要大論》進一步指出:“從者反治”。明確提出,順從就是反治。并進一步指出反治即“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反治”的內涵
《醫碥》指出:“以熱治寒,以寒治熱,謂之正治,又謂之逆冶。以熱治熱,以寒治寒,謂之反治,又謂之從治,而有真反、假反之分!
假反治
如今談到反治,往往解釋為順從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種治療原則,適用于病情較為復雜,并且疾病的臨床表現與其性質不盡一致,也就是征象與本質不盡一致,征象不能完全反映本質的情形。也可屬于廣義的反治,即假反,主要用于“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的治療。例如“寒因寒用”指用寒性藥物治療具有假寒征象的疾病,也稱以寒治寒;“熱因熱用”指用溫熱性藥物治療具有假熱征象的疾病,也稱以熱治熱;“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性質的藥物治療有通瀉癥狀的實證,也稱以通治通;“塞因塞用”指用具有補益性質的藥物治療具有閉塞不通癥狀的虛證,也稱以補開塞。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