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現代科技發展中醫體檢第 3 頁
紅外成像技術在中醫臨床的應用
中醫診病,古人早有通過查病人體表溫度辨別證候的技能,不過查的方法靠醫生按診觸摸,通過醫者自身的感官進行判斷。這種方法很模糊,更不宜量化。人體其實是一個天然的生物紅外輻射源,它不斷向周圍空間輻射紅外線,當人體出現病變或某些生理狀態發生變化時,全身或局部的熱平衡會受到破壞。紅外熱像儀正是利用人體的這一生理特性,通過熱像儀鏡頭被動接受人體發出的8~14μm 的紅外線,得到人體體表詳細精確的溫度信息,這些溫度數據由計算機處理后成為一幅人體的紅外熱圖。儀器采用高科技紅外線探測技術,毫無輻射、不接觸人體、安全、快捷,只要有0.01℃的溫度改變,儀器就可以掃描到,并以不同的顏色分布顯示。
隨著科技的發展,國內研究人員以西醫臨床為基礎,將傳統中醫理論引入紅外熱像的解讀,借助于紅外熱像儀可以客觀、精確地測量被測部位的溫度分布影像,在中醫辨體質與寒熱辨證的應用研究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并取得成果。2008 年4 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熱成像技術中醫臨床應用前景研討會”,立題開展應用紅外熱成像技術實現中醫辨證可視化的研究。
紅外成像檢測可以一次掃描全身各個部位熱結構,按照中醫整體觀理論,通過觀察頭面五官、軀干、四肢以及經絡穴位寒熱關系,推斷出臟腑功能變化。某中醫機構經過大量的紅外臨床研究發現,熱像結構與中醫證候寒熱基本吻合。不同疾病的人體熱結構可以相同,如癌癥病人和久病之人都表現出下焦寒涼,陰臟人和陽臟人也都表現出下焦涼偏離,可以用異病同像概括,而相同的疾病也可以表現出不同熱像,如慢性鼻炎,可以表現出鼻子熱偏離,也可以表現出涼偏離;痤瘡病人可以表現出胸膺熱偏離或脾胃涼偏離。研究表明,紅外成像技術在中醫臨床上,在大病預警、體質評估、輔助中醫辨證、疑難雜癥診斷等方面可以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
中醫體檢應引入現代科技
社會在不斷發展,中醫也應順應時代潮流,在中醫整體辨證的理論指導下,與現代科技進行更深的結合。而借助于現代科技的發展,中醫經絡儀、中醫紅外成像儀等設備更可以從現代的視角去詮釋中醫理論。
中醫體檢作為預防醫學、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繼承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的中醫理念,引入現代科技,借力現代醫療設備,相信它在現代人的健康生活中將會扮演重要角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