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和”心態看待中醫藥
中醫視點:以“己和”心態看待中醫藥
“己和”即接納自己,接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好與不好。然而“和”必是由“不和”演變而來的,而“不和”即沖突斗爭,換句話說,自己要想接納自己必須經歷過內心的斗爭來達到心靈的平衡。著名的“天時,地利,人和”所要闡述的和諧也是經歷了各方面的抗衡從而能互相調制,互相接納,互相包容。中醫講的陰陽相和,陰陽平衡亦是陰陽之間不斷抗衡最終才能在人體內能相互制約,彼此依賴,身體才能夠健康。
中醫藥的斗爭從近現代開始便從未停止過。從近現代中國打開國門開始,不少的進步青年乃至文學大家都曾提出過廢除中醫的口號。魯迅1922年和1926年寫的《吶喊·自序》、《父親的病》中對中醫進行嚴厲的批評,用辛辣的筆墨嘲諷了中醫存在的弊病:故作神秘和玄虛、拼命撈錢、草菅人命的惡劣職業道德。并發誓“決不看中醫”。郭沫若也曾經說過“寧死不請教中醫”,他覺得若不如此便對不住所受的教育,并希望盼望一切不甘居混沌的人,有是非之心的人,在這個地方不取模棱的態度,并斷定:“國醫治好的病,反正都是自己會好的病。”還絕對化地說:“中醫和我沒緣,我敢說我一直到死決不會麻煩中國郎中的。”現代李敖也曾經發表過這樣的言論,甚至還發表了一篇廢除中醫的文章《修改“醫師法”與廢止中醫》。他認為中國的醫學史,并不是什么真的“醫學”史,而是一筆道道地地的“巫醫”史。以上種種的質疑對我們中醫藥人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然而質疑的存在在另一方面也讓我們中醫藥人堅定了證明祖國醫學有理可循的決心和向全世界發揚岐黃之術的動力。
其實中華醫藥的科學性原本不容置疑。中國浩浩蕩蕩多少年,各個朝代興盛衰敗猶如家常便飯,多少瘟疫惡疾,天災人禍,中華民族始終沒有因此而沒落,相反各個民族人丁興旺,發展蓬勃,這便是一個最好的證明。倘若祖國的醫學沒有真理可循,一切治愈的手段僅僅是一次又一次的偶然,這樣的說法是否太難立足,過于蒼白。
然而事物往往都有兩面,有個別推崇祖國醫學的人士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們否定西醫治療的安全性,崇拜中醫非一味的攻擊機體的“和治”思想,喜歡慢慢來,甚至在處理一些急性甚至威脅生命的病癥也排斥西醫的搶救手術,無論是病患還是醫生一旦擁有了這樣的觀念便是極其危險的。另一些推崇中醫的人們為了證明中醫的科學性,往往會用西醫的手段來詮釋中醫的思想。這原本是一個很好的途徑,然而過于急功近利便弄巧成拙。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前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中藥注射劑的安全問題,讓人們一度懷疑中藥是否適合作為注射劑來使用。因為靜脈給藥是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其藥理作用以及不良后果和口服相比,給藥迅速并且強烈。筆者認為在中藥的有效成分、藥理、毒理、療效等不太明了的情況下,輕易改變劑型,尤其是在缺乏科學有效的控制手段,加上制劑工藝尚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制成注射劑,非常容易發生藥物對人體的不良后果。像這樣盲目的改進,面對各種商業誘惑而暈頭轉向,不知所措,忽略中醫藥本身的特質而追求所謂的“與時代接軌”,我想這些情況的出現都是我們中醫藥人內心缺乏“己和”的緣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