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藥不能唯成分論
中醫視點:發展中藥不能唯成分論 王昆文 四川自貢怡康中醫診所
所謂中藥,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藥物。從古至今,中藥都不是以成分作為其治病的依據的。如果那樣,就偏離了中醫藥的理論依據。
反觀現在很多中醫藥研究人員,還把精力與錢財花在研究一藥或一方的有效成分上,但這種使中藥“西化”的模式真的能促進中醫藥發展嗎?
中國歷史上有哪一本中藥學著作是以藥物的成分來分析藥性的?徐洄溪曰:“藥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質,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成之地。”
這就是說,中醫歷來是從中藥的形、色、氣、味、質、時、地、性等諸方面來研究中藥藥性的,包括現在人們常用的一些養生保健藥亦是如此。
比如蟲草,王孟英曰:“蟲草得陰陽之氣既全,具溫和平補之性可知。因其活潑靈動,變化隨時,故為虛瘧、虛痞、虛脹、虛痛之圣藥,功勝九香蟲,且至冬而蟄,德比潛龍。凡陰虛陽亢而為喘逆痰嗽者,投之悉效。”這段論述中使用了中醫理論的一些特有名詞,如陰陽、虛、陰虛陽亢、溫、補等,并特別指出了其“活潑靈動,變化隨時”的特性,這個特性不是用所謂成分能夠解釋的。
雖然現在已能化驗出蟲草的成分為粗蛋白、脂肪、D-甘露醇、維生素B12等,但至今我們仍不能用化學方法合成或人工種植它。其所具有的補肺、益腎、止喘嗽等功效本自天成,需要十分嚴格的自然氣候、地理等條件才能生長。即使今天有人說什么“其營養成分與蘑菇差不多”,但我們絕不能因此而將二者等量齊觀,其功效之差異可謂大矣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