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與經驗 造就“四真”中醫第 6 頁
掌握中醫藥思維方法,在“真懂”上下功夫
歷代中醫名家通過大量的臨證實踐,積累了寶貴的養生防病的經驗,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認識自然、認識生命、認識疾病的思維方法、認知方式和保護生命的辦法。縣市基層中醫臨床執業者要將研讀經典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懂得并掌握中醫的思維方式,在臨床診療和病歷、醫案的寫作中,把握中醫病因、病機、診法、治則。要在醫療保健的實踐中,至少要真正做到“六懂”:懂四診合參、懂脈證形氣、懂生死逆順、懂組方用藥、懂四氣五味、懂升降浮沉,逐步使自己的診療思維中醫化。
遵循中醫藥自身規律,在“真信”上下功夫
在中醫藥事業發展中,中醫人的信仰、信心、信念至關重要,基層臨床一線人員的立場、態度、認識方法、研究思路十分關鍵。縣市基層中醫臨床執業者要充分認識到中醫所具有的“個性化的辨證論治、平衡性的防治原則、人性化的治療方法、多樣化的干預手段、天然化的用藥取向”等五大特色,和“臨床療效確切、用藥相對安全、服務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創新潛力巨大、發展空間廣闊”等六大優勢,篤信中醫學的現實價值和生命力,堅定信念,真信中醫:真信中醫藥文化,真信中醫藥理論,真信中醫藥診法,真信中醫藥療效。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