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視點:國際交流需要加強中醫藥翻譯研究
中醫視點:國際交流需要加強中醫藥翻譯研究 余文海 江西省兒童醫院
中醫藥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傳統醫藥學文化之一。近年來,隨著國際醫學交流的日益頻繁,中醫藥學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世界各國都在應用和研究中醫藥學,這給中醫藥學翻譯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雖然已經有不少學者為中醫藥翻譯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成就,但是仍然不能滿足國際上對中醫藥學內涵的認識、理解、應用和研究的需要。
為了加快中醫藥學的翻譯工作,筆者建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翻譯分會,組織一批國內外專家系統進行中醫藥學翻譯研究,同時要求各地盡快成立中醫藥翻譯研究機構,全國上下通力協作,對中醫藥學文化進行科學的翻譯研究。
中醫藥學是一種古老而又獨特的文化,想要真正以“信、達、雅”的翻譯原則將它原汁原味地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文字實屬不易,必須組織專人長期研究,在應用的實踐中反復認證和修正,才能日臻完善。
中醫藥學既是一種科學技術又是一種傳統文化,其內涵紛繁復雜,在翻譯時必須全面考慮,既要考慮到醫學術語,也要考慮到文學語韻;既要考慮到中醫固有特色,也要考慮到與西醫術語的相容性。因此,可以采取多種翻譯方法,諸如:直譯法、意譯法、音譯法、形象翻譯法、類化翻譯法、希波克拉底翻譯法(即:詞素層翻譯法)、漢語拼音英語化翻譯法等多種翻譯方法并用。
筆者曾對這些翻譯方法做過一些初步的探討,認為中醫藥學術語是科技術語,按照慣例科技術語應當簡約精煉,而相應的譯詞或譯語也必須要簡約精煉,應避免解釋性翻譯。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