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藥器具不能一丟了之
中醫視點:傳統中藥器具不能一丟了之 賀德寶 賀瓊 湖北省十堰市中醫醫院
在學習中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文件精神時,出于對中醫藥的深厚感情,勾起了筆者對曾經使用過的,傳統中藥加工工具的懷念。
如沖筒、藥碾子、切藥刀凳、炒藥鍋勺等等,隨著中藥現代化,那些古老而傳統的中藥器具似乎已悄然離去;即使有,很多年輕的中醫藥人員也不會使用,甚至不認識。這說明我們真的離傳統太遠,淡化了傳統的中藥加工炮制與管理。
不是說現代的不好,只是作為幾千年中藥炮制的必備器具,在我們手上失傳了,筆者覺得愧對歷史,無法向子孫后代交待。其實,這些東西的存在,不僅能夠派上用場,還能發揮較好的作用。
如在調劑中藥時遇到硬而大的貝殼、果實或礦物類中藥時,看似無足輕重地隨手沖幾下,既好包裝,又容易煎出成分,療效也好。又如遇到不宜批量加工或加工遺漏的殘留藥品,用碾槽碾幾下,使藥材飲片分解、脫殼、細碎,就能充分地發揮藥物功效。不這樣做,患者不會苛責我們,但其中蘊含的卻是對患者的關愛和負責,是“大醫精誠”的具體行動。
除此以外,它們還是祖國醫學遺產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種文化的象征,能展示中醫藥的魅力和底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要求大力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因此,在中醫藥幾千年發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載體,都應該被好好繼承。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文化精髓,也是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醫藥中的集中體現。
作為中醫人,在弘揚中醫藥文化時,思想理念上要明確“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培育和倡導中醫藥文化,以文化引導特色,用特色強化文化,挖掘、整理、推崇中醫藥文化,我們責無旁貸。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