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發展需要文化科普宣傳第 4 頁
中醫的慢與快
中醫養生、調理、康復均按自然規律,類似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緩慢在過程。年齡越大,機體退行性變化,機能反應越遲鈍,康復和調整越慢;小兒臟腑清靈,隨撥隨應自然快。快與慢表現在自身機體反應程度,急則治其標也會快,回陽救逆、止血塞流、中毒涌吐、切開引流,必要時也會有取代性手段和措施。
以人為本,靠自身機能戰勝疾病
天行健、自強不息的觀念,讓中國醫學更注重人的功能是否自強,是否有自我康復、自我修復的能力。連西方醫學也承認“不是醫生和藥物戰勝疾病,而是病人自己戰勝了疾病”。
出現“偽大師”很正常,需提高辨別力
中醫養生法則是道法自然,手段生活化。藥食同源讓廚房的湯粥茶酒,以及泡腳、洗臉、溫熨等等,誰都會的生活手段成為養生方法。而“偽大師”們不可能讓老百姓把各種西藥片放在粥里熬,只能在亦食亦藥的中藥材上打主意,因此出現在中醫隊伍里不奇怪,關鍵是生活手段在什么理論背景下運用。如人類用火幾千年,至今還有生吞泥鰍的低級錯誤不應該。應讓老百姓學會辨別真偽,不要被假招牌迷惑。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