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學應成中醫基礎理論研究重點第 2 頁
國醫大師周仲英認為,在中醫基礎理論研究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中醫自身的理論支撐作為指導臨床的核心,防止在研究過程中完全參照西醫,同時應摒棄空洞的理論。“從理論出發到臨床發展,從理論升華到中醫的認識,從理論結合新治則、開展辨證論治的實例研究,這就是經典回歸到臨床所得到的啟發和思考”。通過中醫基礎理論及經典著作指導臨床,回歸臨床,發展臨床,提高臨床療效,體現中醫學在重危病人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國醫大師鄧鐵濤認為,中醫的根是天人合一。中醫不是微觀醫學而是宏觀醫學。西醫學的方法論是白箱論,“看得見摸得著”;而中醫學的方法論是實踐論,“從神農嘗百草到伊尹造湯液,中醫的方劑學理論都是從實踐中得出來的”。四大經典是中醫的根,各家學說是中醫的本,臨床實踐是中醫的生命線。
“我們不鼓勵隨便湊幾味藥,搞個方子就可以立項。”國醫大師路志正說。在研究方法上,路志正認為應首先強調療效,有療效后再立項;同時研究方法應多樣化,既用現代的實驗方法,同時也不應該排斥傳統科研方法。要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途徑越多越好。中醫研究,而不是研究中醫,只有把方向搞對了,才能很快出成果。
國醫大師張琪認為,中醫理論是從臨床上得出的結果,在有療效的基礎上上升到理論,理論又指導實踐。幾千年以前的古方現在依然行之有效,是經過時間、無數人反復實踐得出的結論。中醫現代化是必須的,“但是現代化不是西醫化,只要把中醫的道理說明白,有知識,懂科學的人一聽就能明白;氣和血、正和邪、陰和陽,這些講透了都是非常科學的。”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