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醫臨床療效首先要堅持中醫思維第 2 頁
中醫人要繼承而不泥古
創新而不離宗
其一,堅持中醫思維,并不是抱殘守缺,反對西醫,而是應該積極學習、掌握、運用現代醫學知識,明確診斷,以免誤診漏診。“世界是一個整體,之所以分為許多專業是因為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而不是世界呈條塊狀”。
時代發展到今天,無論“中醫人”還是“西醫人”面對的都是患者的病痛,如何以安全、高效的方法,最低的價格解決患者的痛苦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甘肅省名中醫,中西醫結合大家裴正學教授,中醫世家、西醫科班出身,臨床中始終堅持“西醫辨病、中醫辨證、中藥為主、西藥為輔”的原則。他認為辨病有利于掌握疾病的病因和發展變化,辨證有利于分析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規律,確定治療方法。
關于在臨床中運用中西醫知識的體會,裴老形象地總結為“如果說傳統中醫是大海捕魚,難度較大,需要較高的辨證論治水平的話;那么西醫明確診斷下的辨證論治,則是池中撈魚或者網中捉魚,辨證準確率更高”。現代中醫大家祝諶予、任繼學等無不學貫中西。據此看來,具備合理的現代醫學知識是提高中醫療效的推動力,誕生中醫名家的催化劑,而不是絆腳石。關鍵的問題是我們中醫人在學習西醫知識的過程中,是迷失了自我,還是堅持了中醫的臨床思維。
其二,中醫人在臨床中必須堅持中醫的臨床思維,即“整體觀念下的辨證論治”。中醫針對不同患者和同一患者不同疾病階段辨證論治強調一個“活”字,因此,辨證論治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