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應借鑒中醫元素(下)第 3 頁
元素15 仁術——無創傷治療
中醫歷來奉行“仁心仁術”。不但醫生對病人應該懷有憐恤之心,同時還主張盡量采取無創傷治療,施行“仁術”。有創傷治療雖然可以治病,但同時有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妨礙病人心身健康的恢復,這是目前許多常用檢查和治療方法的副作用。
雖然現代醫學治療疾病的手段已經大大豐富而有效,但在治愈疾病的前提下,應該盡量采取無創傷治療。非對抗療法、非化學藥物療法、自然療法、整體調理療法都是有效的無創傷治療。應該發揮中醫體系所具有的有效無創傷的臨床優勢。
元素16 醫患和諧、醫患溝通、醫患共治
《素問·湯液醪醴論》:“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中醫早就認識到醫療活動應該以病人為主,醫生為輔,若本末倒置,必然“邪氣不服”,大大影響療效。而現階段醫生為主導治療病人(醫患為主動與被動關系,互動少)模式的弊病已經顯現。其實疾病在病人身上,并不一定等于醫生的診斷。但醫生往往認為在自己頭腦中想的和自己電腦中的信息就是病人身上疾病的全部,并據此而進行治療。再加上沒有中醫診斷的參與,因而往往診斷不全面,療效也不理想。
醫療的任務是處理臨床問題而不僅僅是治病。凡臨床問題都需要處理,有癥狀不等于有病的西醫概念必須用有癥狀就是有病,就需要治療,也有辦法治療的中醫干預方式加以補充。
另外,臨床療效往往由醫生說了算,病人的自我感覺不予考慮,這不合適。病人看病和醫生治病,其療效應該由醫生和病人共同評估,互相參考。醫患和諧,醫患溝通,醫患共治的模式在現代醫學治療心身疾病為主的醫療大環境中必然能夠大大增強醫療衛生領域的社會效益。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