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應重視經方的學習和使用
時下,中醫臨床方劑的藥味數越用越多,大家對大方劑已習以為常,動輒二三十味在臨床上很普遍,甚至大幾十味的超大方劑也見怪不怪。這樣既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減小了中醫廉價的優勢,也浪費了中藥材。出現這種現象,除了受經濟利益驅使,不懂辨證論治、把中藥當西藥一樣使用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視經方的學習和使用。中醫要振興,就一定要重視經方的學習和臨床使用。
經方安全有效
實踐是檢驗真理最好的標準。經方是中醫學的精華,包含了古人的實踐經驗,形成的過程相當漫長,決非出自一人一時之手,可以說凝聚著無數智者的心血。清代醫家徐大椿指出:“其方亦不必盡出張仲景,乃歷代相傳之經方也。張仲景則匯集成書,而以己意出入耳。”徐靈胎說:“《金匱要略》及《傷寒論》中諸方,大半皆三代以前遺法,其用藥之義與《本經》吻合無間。”
經方之所以必須掌握,就因為它們經過的歷史最長,服用過的人最多,其療效也最可靠。也就是說,經方是經過數千年實踐檢驗的方劑。同時經方可以通過以方測證,以藥測證的方法研究其主治,其療效經得起重復。
《傷寒雜病論》中的兩百余首經方,重復使用了1800余年,至今仍然療效卓著,沒有哪一種時方或西藥比得上經方的這種統計和重復。
比如小柴胡湯,不僅古人常用,今天依然是常用方;而且,不僅我們用,日本人也用,韓國人也用。對于這些千古相傳的經方切不可輕易棄之不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