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決定因素
□ 陳德華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
一支創新型中醫教師隊伍的形成是中醫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決定因素,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中醫藥教育事業也有很大的發展。中醫藥教師隊伍基本形成,培養了一大批高級中醫藥人才。但我們還應看到存在一些問題。
教師隊伍數量和素質不相適應
隨著中醫藥專業設置日益擴大,教師隊伍數量和素質不相適應,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一部分教師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
一部分教師知識結構需要更新和提高,對本學科及相關新理論、新技術、新發展缺乏足夠的掌握和了解。從基礎理論到實驗技術和先進技術的運用不能適應新形勢、新專業的要求。
2.青黃不接
“文革”時期及其以后(1968年~1983年)師資隊伍的培養出現斷層,青年教師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成長緩慢;上世紀50~70年代的骨干教師絕大部分已退休,而新成長起來的教師多缺乏教學、科研、醫療實踐經驗。因此,大力培養提高中青年教師是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
3.智能與素質結構不協調
據了解,目前我國中醫藥師資隊伍處于智能高層次的人太少,知識結構呈不合理狀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作為高等中醫藥院校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需要不斷努力提高教師素質,使其具有發現新問題、接受新事物、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完成對中醫藥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任務需要下苦功夫。
4.專業不對口
目前高等中醫藥院校在專業結構等方面還有一些問題,如老專業教師多,新專業教師少,臨床課教師多,基礎課教師少,有的新專業完全依靠外聘。針對專業滲透、學科交叉發展等問題,必須迅速補充、調整、加強新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以適應創新型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需要。
教師隊伍建設刻不容緩
教師隊伍建設應根據我國社會的政治與經濟建設、國際地位、專業設置來決定培養教師的方向,以培養德才兼備的教師。
1.具備比較廣博的知識結構
所謂比較廣博的知識結構,對教師來說就是要精通自己所擔任專業的基礎理論、現代科學技術、技能與技巧,了解最新科學成就和科學發展趨勢,了解鄰近學科與相關的邊緣學科知識,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才能居高臨下,準確講授新教材,掌握教學大綱所規定的知識和技能,釋放自己的知識能量。教師要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喚起其求知欲望,融洽師生關系,從而完成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2.掌握教學規律,精通本專業業務
教師要精通業務,掌握教學規律,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和技巧轉化為學生的知識財富,使學生把握先進技術,成為中醫藥創新型人才。
3.多元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將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開發學生智慧能力、活躍學生學習情緒等起到一定的作用。長期以來中醫藥院校現代化教學設備比較簡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較少,習慣于傳統的教學形式。隨著改革開放,中醫藥院校教學設備有了較大改善,中醫藥理論課程越來越多地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因為中醫藥理論較為抽象,內容繁雜,因而相對來說較難記憶,影響學生學習情緒,甚至動搖學生的中醫藥專業思想,所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非常重要。目前中醫藥院校常用教學手段大致分為兩方面:
①運用各種視聽設備開展形象化教學。這樣就可以使原來抽象的教學內容比較具體可見,使繁雜的教學內容綱舉目張,形象生動。
②理論與實踐結合開展中醫藥理論課實驗。開設中醫理論課實驗,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長期以來中醫理論與現代實驗方法缺乏聯系,阻礙了中醫理論研究驗證和發展,因而對中醫基礎理論教學造成一定困難。開設中醫理論實驗課程是創造型教學,也是培養創新型中醫人才的重要內容。通過教學實驗演示既便于學生理解,又能揭示中醫理論的實質。
4.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社會在前進,時代在變化,社會對中醫藥創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創新型人才的智能與活力,開發新思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研究能力以及掌握各種新知識的能力,培養出有真才實學的創新型中醫藥人才。
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建議
1.創新型中醫藥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是需要教育部門和衛生部門及有關教育專家和中醫藥專家共同討論擬定中醫藥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
2.針對辦學規模、辦學層次及學生畢業的去向問題,建議教育、衛生部門做調查研究論證。近幾年來中醫藥院校招生規模越來越大,在校學生均在萬人以上,可是就業范圍還在本地區,造成人才積壓,建議人才跨省跨地區流動。
3.建議學制6年,其中3年中醫,2年西醫,1年現代科學技術教育。
- 相關文章
-
培養創新型人才要在四方面下功夫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