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基本素質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 步瑞蘭 李 明 劉 鵬 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文獻研究所
山東中醫藥大學自2006年9月對研究生實施學校、院部分級管理后,中醫文獻研究所除按上級要求進行管理外,還根據醫史文獻專業的特點,重點對培養研究生基本素質與適應能力進行了探索性實踐活動,達到了預期目的。
研究生寫作著述能力的培養
醫史文獻專業研究生寫作著述能力培養方式因專業特色而定。專業特色決定了文獻專業研究生應是博學、善于著述的人才,要達到這一目標,應細化管理,做好近中長期規劃,具體體現在讀書報告和優秀畢業論文上。
1.因人而異、靈活機動的讀書報告制度
根據研究方向的不同,自入學之日起安排學生由淺入深地閱讀古籍及現代研究論集,亦可把《中國中醫藥報》、《中華醫史雜志》、《中醫文獻雜志》、《醫學與哲學》等報紙期刊中的新觀點、新見解作為讀書報告的內容,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閱讀并寫出讀書筆記,在規定時間內(約1~2周)與導師進行交流,導師就讀書方法、閱讀深度給予恰當的指導;或在演講會上演講并與其他同學交流。讀書報告習慣的養成初期在于導師的督促,之后便是學生的堅持,應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和終身財富。
2.閱讀撰寫內容分類
內容包括中醫與傳統文化、中醫經典著作(如《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以及醫史文獻有關具體研究方向的文獻等。這些是由源到流的順序,這種閱讀過程頗合中醫理論建構、發展之歷程。只有對中醫理論有較為真實、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寫出高質量的論文。
3.由簡而繁的寫作訓練與投稿
(1)良好的寫作能力是研究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通過廣泛的閱讀,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并把這個過程付諸于紙筆,由理論到實踐,不但有利于研究生自我能力的提高,亦有利于學術的交流、傳承和發展。良好寫作能力的培養亦非朝夕之事,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由簡而繁的訓練過程。在平日的閱讀過程中教育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把自己的疑問記錄下來,激發其通過更多的閱讀來解決問題。
(2)學術交流和爭論有利于學術的蓬勃發展,從這個角度上講論文完成后的投寄意義非常大。許多研究生往往體會不到這層意義,這需要我們不斷創造活躍的學術氛圍,激發其創造能力。研究生論文的投寄應把握好報紙期刊的內容、框架結構、發行周期、投寄方式等。
(3)讀書報告與寫作投稿應互相促進,持續不斷的讀書是寫作、投稿的源泉,這一過程也是研究生選題和畢業論文寫作不可或缺的。大量閱讀有助于掌握學術根源與學術動態,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課題。日常寫作可以練就論文寫作的嫻熟技巧,在此基礎上完成有新意的選題和優秀的畢業論文。研究生期間,課程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但研究生能力培養已從學習能力的培養轉向了創造能力的培養,僅滿足于研究生期間撰寫一兩篇論文是不夠的。寫作也應定好計劃,短期計劃可寫報紙論文,中期計劃可寫核心期刊論文。有了目標計劃后更重要的是實施,一旦投稿成功,社會參與感、成就感和自信心也隨之而來。
研究生一般能力的培養
為培養研究生的一般能力,中醫文獻研究所研究生會、黨團支部開展了一系列培訓活動。
1.參與、主持和報道學術活動
文獻所每周面向全校師生舉辦一次學術講座,主講嘉賓有校內外名家、文獻所教師和中醫醫史文獻專業的博土、碩土。為了在學術活動中培養研究生的學術素養和基本素質,講座嚴格按學術活動的程序進行,每次學術活動都由研究生輪流主持,包括講座前與主講嘉賓聯絡溝通有關事宜,演講前對主講嘉賓的學術成就、研究方向的介紹等。從講座的準備到完成,我們為每位研究生提供了鍛煉機會和展現個人魅力的舞臺,從而增強了參與和個人表現意識,提高了掌控全局的能力。學術活動中的拍照、錄像,會后的通訊報道等,對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模擬訓練
為了提高研究生的綜合能力,我們專門為碩士研究生安排了生動活潑的模擬訓練與表演課。模擬訓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主要是對未來求職的預演,其中授課的訓練是重點。每位觀眾都是評委,對模擬者的試講或演講進行評論和提問。如在模擬輔導員時,就輔導員的基本素質、如何做輔導員、研究生日常生活中需與輔導員溝通交流的諸多問題進行演講,這種角色扮演與換位思考,加強了研究生對輔導員工作的認知感,對輔導員工作也起到了輔助作用;對公務員、文秘工作的演練也使研究生了解了從事這些工作應具備的素質。
3.社會適應能力培養
為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文獻所研究生會、黨團支部開展了一系列培訓工作。現代人士的成功要素是智商、情商與健商,其中情商占有重要地位。教育學生懂得如何完成從個人成功到公眾成功的轉換。個人成功是從依賴到獨立,公眾成功是從獨立到互賴。在生活中應注意養成個人成功的良好習慣,應遵循積極主動個人愿景原則、以終為始自我領導原則和要事第一自我管理原則;在社會要取得成功應遵循公眾成功原則,即雙贏思維人際指導原則、知彼知己同理交流原則與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原則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