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倡導多讀書讀好書
□ 于麗珊 本報記者
南通市中醫院吳堅醫生主持了“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經驗繼承研究課題《朱良春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的研究》。三年來,吳堅研讀了名老中醫朱良春體會最深、最有心得的重點書籍,探尋了朱老的成長途徑、條件等主要因素。吳堅說,朱良春認為學習中醫,必不可少的途徑是要多讀書,讀好書,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朱老數十年來養成了一個習慣,即每日堅持讀書學習,必有一得,“業精于勤,荒于嬉”。
泛讀與博學
中醫學是運用中醫基本理論治療疾病的一門科學。其數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富的知識內涵,要學好、掌握好絕非易事,無論是初學入門或入門以后都要不斷學習,閱讀有關書籍,從中汲取精華,才能廣開思路。朱良春強調,泛讀是指要博覽醫著、廣閱雜志。無論是古代經典醫籍、百家著作和現代中西醫學雜志均要有重點地選擇閱覽,博采眾長、融古通今。沒有廣博知識,則臨床實踐有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朱老認為,對歷代名著要泛讀,比如《景岳全書》、《本草從新》等諸子百家。內科專業的西醫書籍也應瀏覽,掌握了現代醫學知識,能夠更好地做好臨床工作。作為醫生,必須打下扎實的基礎,要探源窮本,接受歷代醫學精華。要繼承,就得下功夫認真讀書,接受了前人廣博的理論和經驗,才能由博返約。
精讀與精思
泛讀是需要的,更需要的是精讀。精讀就是在瀏覽全貌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反復閱讀,深入研究。只有精讀,精思,才有收獲。朱老認為,《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巢氏病源》、《通俗傷寒論》、《本經》、《千金方》、《外臺秘要》、《溫病條辨》、《赤水玄珠全集》、《類經》、《臨證指南》、《柳選四家醫案》、《醫學衷中參西錄》、《章次公醫案》等,應該精讀,因“四大經典”乃中醫之基礎,必須精讀。中醫學貴在心悟,融會貫通,切忌拘泥不化,朱老常在精讀書中尋求精華,探求醫理。朱老非常重視從經典中挖掘前人的經驗,他認為,《內經》雖僅10萬余字,但義理精深,內蘊無窮,很多還未闡明奧義?梢韵茸x李中梓的《內經知要》或薛生白的《醫經原旨》,然后再閱讀張景岳的《類經》,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內經》!鹅`樞·五色篇》中有“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是說明人中部位色澤、形態的變化,可以診察生殖系統的病變。朱老即從這兩句話中發現真機,用之于臨床。經典醫籍的特點多“文簡、意博、理奧、趣深”,不通讀醫文,不精讀醫文,就無法窺其全貌和理解全書的精神,更無法認識和辨別精華與糟粕。對于經典醫籍要熟讀警句,精讀要言,掌握精髓,即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切忌死讀書與讀死書
多讀書也就是要泛讀,但切忌死讀書,讀死書,要擇其善而取之。絕不能存門戶之見,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任何流派,既有所長,也有所短。讀書過程中要善于獨立思考,融會貫通,從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引申發展,切忌生搬硬套,墨守成規。例如,朱老喜歡讀的《赤水玄珠全集》、《葉天士醫案》、《醫學衷中參西錄》等就對臨診很有幫助,朱老認為,古代醫書《內經》、《傷寒論》,要多讀數遍,方能有所領悟!秲冉洝肥中醫基礎理論,《傷寒論》是臨床應用的典范,是中醫辨證論治理論體系的奠基之作,是一部總結臨床經驗結晶的著作。朱老建議,深入學習《傷寒論》,可以解決更多疑難雜癥的問題。讀懂它,讀透它,再在臨床靈活運用,是不容易的。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