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煎煮和服用中藥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 陳壯忠 廣州中醫藥大學
中藥湯劑是傳統中藥劑型之一,因其用藥是根據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不同病程發展階段使用不同的方藥,符合中醫學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少,備受醫師的推崇。但部分患者受生活條件限制無法自己煎煮中藥;部分患者甚至不懂如何煎煮中藥,影響療效,造成藥物浪費或產生毒副作用。但一些臨床工作者因為工作比較繁忙,很少告訴患者如何煎煮中藥,甚至當病人咨詢如何煎煮中藥時,認為這是基本常識,不當一回事,敷衍了事;很多中醫院也缺乏本項工作的宣傳。臨床上也看到很多患者不懂煎煮中藥,如所有的中藥都是一個煎煮方法,甚至中藥煎煮焦了加點水煮了再喝等等。一個醫生辨證辨病再準確,方藥用得再好,如果病人不會或不知道如何煎煮中藥,如何服用中藥,其療效就大打折扣。為了更好地提高中醫臨床療效,提高中醫的治療率,確保療效,廣大中醫臨床工作者有必要做好該項工作,向患者宣傳正確的煎煮中藥的方法。
1.中藥的選用 一般要選用質量有保證的藥物,要到正規醫院或藥店去購買藥材。相比某些診所,很多醫院的藥材價錢較高,但其貨源充足,質量有保障。患者可根據需要抓藥,過期的、霉變的或假藥千萬不要服用。
2.器皿 一般用沙鍋,能用紫砂煲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但千萬不要用鐵鍋或鋁鍋等金屬器皿。
3.煎前浸泡 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避免因煎煮時間過長,導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損、破壞過多。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藥物可浸泡20~30分鐘,以種子、果實為主的藥可浸泡1小時。夏天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腐敗變質。
4.用水 很多中藥說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其實這是籠統的說法而已。碗有大小之分,藥物有多少之別,不能簡單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論。一般說來,水要浸泡過藥物一指高左右即可。草藥較多或第一遍煎煮時可以多放一點水,第二遍可少一些;一般第一遍用冷水,第二遍則用熱水。
5.方法 煎藥時除按藥方上指定先煎或后煎外,一般是先將單藥放入藥罐,然后加水至超過藥面,浸泡15分鐘后置火上,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在煎煮過程中,盡量少開鍋蓋,以免藥味揮發。二煎一般只需煮沸15分鐘即可。對清熱解表藥要用急火快煎法,一般每次煎煮10~20分鐘,并趁熱服用。滋補藥物煎煮時間須適當延長,小火煎1~2小時使其成為濃汁。煎煮好的中藥要趁熱濾出,免得有效成分沉淀在藥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藥物煮干煮焦了,則此藥不能服用,因為此時產生很多有毒物質,服用對身體有害。
6.服法 一般來說,病情緩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較重、較急者,可根據醫師的指示,每隔4小時左右服藥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藥力持續,有利于更快地緩解癥狀、減輕病情。普通或家庭一般采用2次,分頭煎、二煎兩次服完,兩次間隔時間以4~6小時為宜;也可將頭煎、二煎的藥汁盛出,調勻,保溫,分兩次或三次服用。幼兒或嘔吐病人因為服用藥物有困難則可以分多次服完。安神藥宜在臨睡前服用;補養藥宜在飯前服用;健胃藥或對胃腸有刺激的湯藥以飯后服為好;服用清熱解表藥后,不宜吹風,并觀察有無出汗和體溫、脈搏的變化;瀉藥、驅蟲藥在空腹時服,服后注意大便變化;調經藥應在經前服用。藥汁冷了,應熱一下再服用。大多數中藥宜乘溫服下,發汗藥須熱服以助藥力,而清熱中藥最好放涼后服用。
7.機煎中藥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沒有時間自己煎煮中藥,則可采用他人代煎或機煎中藥,服用比較方便。一般情況下,機煎中藥都是包裝在醫用塑膠袋中,包裝過程也在全封閉無菌狀態下進行的。這種袋裝藥液抗擠壓、不易破損,每包藥液可在常溫下,能保存10天左右,無論居家還是外出攜帶都非常方便。服藥時,只需將藥包放進熱水內浸泡約10~20分鐘即可飲用。微波爐加熱后的機煎袋裝中藥不會影響藥效的發揮,可以放心服用。
8. 適當忌口 服用中藥期間,飲食方面應注意忌食生、冷、黏膩、辛辣的食品,沒必要另外補充維生素。一般患熱性病者忌辛、辣、油膩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煙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黃疸、過敏性疾病、癰疽、腫瘤及某些皮膚病忌食魚、蝦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腫病人忌食鹽;補血藥忌飲茶等。
- 相關文章
-
提高療效是中醫臨床基地建設核心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