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治療面神經炎第 4 頁
4.氣虛血瘀
主證:口眼?沸保?眼瞼閉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時有抽搐,看質淡黯,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
治法:益氣活血,通絡止痙。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
黃芪45g,黨參30g,雞血藤30g,歸尾12g,川芎9g,桃仁12g,川紅花9g,白芍15g,地龍10g,全蝎9g,僵蠶10g。每日一劑,水煎服。
加減:偏寒者加桂枝10g、細辛6g以加強辛溫解表散寒之力;兼痰濁者加白芥子15g、半夏12g、膽南星10g以助化痰之功。
針灸對本病也有獨特的療效 。
1.毫針與艾灸
(1)風邪外襲
取穴:風池、地倉、頰車、四白、陽白、合谷。
加減:若兼惡寒發熱、頭痛、關節痛楚等表證者,加大椎;露睛流淚者,加攢竹或魚腰;耳后病者,加翳風;味覺減退者,加廉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