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論治陽萎第 2 頁

(三)辨證論治張景岳曾以“命門火衰,精氣虛寒而陽萎者,宜右歸丸、贊育丹”治之;“凡因憂思驚恐以致脾腎虧損者,必須培養心脾,……七福飲,歸脾湯之類”治之;“凡肝腎濕熱,以致宗筋弛縱者,治以清火以堅腎,…然必有火證火脈內外相符者,方是其證,宜滋陰八味或丹溪大補陰丸,虎潛丸之類”抬之。沈金鰲又以“失志之人,抑郁傷肝,肝郁不能疏達,亦致陽萎不起,直達郁湯加菖蒲、遠志、枸杞、菟絲子”治之。上述諸治療陽萎的方法雖然不盡相同,臨證可概括為下五法治之:
一法:益腎興陽法
因房勞過度,或素體腎虧,或久病傷腎等引起腎精虧損,命門火衰而致陽事不興、不育、早泄者,當宜此法,則可益腎興陽,方用益腎興陽湯,
補骨脂30g 五味子20g 韭子20g 熟地20g 附子15g 肉桂l0g 菟絲子20g 枸杞子30g 戟天30g 蛇床子15g 小茴香15g本方實際上是五子衍宗丸與桂附八味丸加減化裁,方中諸子合熟地可益腎補精;肉桂、附子、巴戟、小茴溫下元而可助腎氣。本方興陽事而生精髓,共奏益腎興陽之功。
若證見自汗、陰冷精稀、滑精早泄者,宜加黃芪、生龍骨各20g,桑螵蛸15g,仙靈脾l0g;以益氣固精。若命門火衰甚者,用藥非量大重劑不足以興其陽,臨證若辨證得當,放膽大劑用之亦未見其弊端。若見陰虛火浮,陰不潛陽者,當現便于、舌燥、咽痛,宜減附子,酌加元參,龜板膠養陰潛陽,滋腎清熱,尤其是元參一味獨治腎家浮游之火。若見脈沉、足冷、便泄,滑精而有面赤,咽痛而舌淡者,可酌加牛膝、沉香以導龍入海,引火歸元之用。
二法:補中振陽法(健脾益腎法)
鑒于腎精有賴于脾胃之養方能作強,脾虛未有腎不受伐者,治以健運脾土,補中可以振陽。本法適用于脾虛導致腎虛之陽萎及早泄證,可選用脾腎雙補丸,其組方為:
人參l0g 蓮子15g 山藥l0g 砂仁l0g 肉豆蔻l0g 橘紅l0g 山萸肉20g 五味子15g 巴戟天15g 補骨脂20g 菟絲子15g 車前子15g 可加神曲l0g煎服之。
上方前六味配神曲可健脾益氣,醒胃進食,四子(即蓮子,五味子、菟絲子、車前子)與山萸、巴戟相配可補腎興陽。若加牡蠣、芡實可澀精。人參可大補元陽,配以菖蒲、柏子仁便能益心氣,脾強谷充則精血自養。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