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論治腸粘連
中醫辨證論治腸粘連
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腸管與腸管之間,腸管與腹膜之間,腸管與腹腔內臟器之間發生的不正常粘附叫腸粘連。腸粘連病人的臨床癥狀可因粘連程度和粘連部位而有所不同。輕者可無任何不適感覺。或者偶爾在進食后出現輕微的腹痛、腹脹等。重者可經常伴有腹痛、腹脹、排氣不暢、噯氣、大便干燥,腹內有氣塊亂竄,甚至引發不全梗阻,是腹部手術、輸卵管絕育術后、剖宮產后并發癥之一。
本病屬中醫“腹痛”范疇,多為脾胃虧虛,運化失調,或肝氣郁結,氣血瘀滯所為,當以調理脾胃,疏利氣機,活血化瘀為治。中醫辨證施治主要分為以下幾型。
飲食停滯型 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排氣不暢、噯氣、大便干燥,胃脘脹滿,或惡心欲嘔,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當以理氣消食,和胃導滯為治,可選用保和丸加減,藥取六曲、陳皮、山楂、連翹、萊菔子、茯苓、法夏、炒二芽、雞肉金、枳殼各10克,川椒、小茴香各5克,水煎服,每日1劑(下同)。
肝氣犯胃型 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排氣不暢、噯氣、大便干燥,胃脘脹滿,攻撐作痛,噯氣頻繁,大便不暢,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發作,舌苔薄白,脈弦。當以疏肝理氣為治,可選用逍遙丸加減,藥取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皂刺、枳殼、檳榔、佛手、郁金各10克,甘草、薄荷各5克。
肝胃郁熱型 主要表現腹痛、腹脹、排氣不暢、噯氣、大便干燥,胃脘脹滿灼痛,煩燥易怒,泛酸嘈雜,口干口苦,舌質紅苔黃,脈弦或數。當以疏肝泄熱,行氣止痛為治,可選用丹梔逍遙散加減,藥取丹皮、山梔、黃連、黃芩、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郁金各10克,甘草、薄荷各5克。
瘀血停滯型 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排氣不暢、噯氣、大便干燥,痛有定處而拒按,胃脘脹滿疼痛,舌質紫暗,脈澀。當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為治,可選用桃紅四物湯加減,藥取桃仁、柴胡、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三七、元胡、蒲黃、枳殼各10克,紅花、甘草各5克。
脾胃虧虛型 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排氣不暢、噯氣、大便干燥,腹痛隱隱,納食減少,神疲乏力,動則尤甚,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質淡,脈細弱。當以健脾養胃,益氣生血為治,可選用四君子湯加減,藥取黨參、白術、茯苓、黃芪、炒二芽、陳皮、大棗、皂角刺、山藥、焦山楂、蓮子、芡實各10克,炙甘草5克。
寒濕凝滯型 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排氣不暢、噯氣、大便干燥,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苔薄白,脈沉緊。當以溫陽散寒為治,可選用陽和湯加減,藥取熟地、鹿角膠(后下)、麻黃、桂枝、五味子、當歸、川芎、烏藥各10克,白芥子、小茴香、炮干姜、甘草各5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