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治心為上
心為神主。古人養生重在治心,主張心平氣和、精神愉快為養生上策。治心,去心中之憤恨、抑郁、邪念,置神于無憂無慮之坦蕩中。
1.善息怒,祛憤恨 怒則中樞神經活動異常,致 內分泌紊亂,心跳加劇,血壓升高;怒則氣上逆,嚴重者可嘔血致死:怒則傷肝,是為養生長壽之大忌。息怒之策在于祛憤恨,少私心,知安閑,為人處事通情達理,能自解自慰;寬容有肚量。
2.施仁愛,祛抑郁 古人有仁者壽之說:凡氣質溫和、性情慈祥、神貌厚道者喪壽,處世主張寬以待人嚴以律已,與人和睦相處。
3.講道德,祛邪念 中醫養生講究道德修養。有德則樂,認為有邪念則神馳以外,氣撤于內,有疾相攻;人法邪念則心正神寧,心安理得,以理順氣,氣和形和。養生治心,心平氣和,人體陰陽才能調和平衡,才能與天地大自然相息相通相和,達到祛病、保健、抗老、延年、益壽之目的。
1.善息怒,祛憤恨 怒則中樞神經活動異常,致 內分泌紊亂,心跳加劇,血壓升高;怒則氣上逆,嚴重者可嘔血致死:怒則傷肝,是為養生長壽之大忌。息怒之策在于祛憤恨,少私心,知安閑,為人處事通情達理,能自解自慰;寬容有肚量。
2.施仁愛,祛抑郁 古人有仁者壽之說:凡氣質溫和、性情慈祥、神貌厚道者喪壽,處世主張寬以待人嚴以律已,與人和睦相處。
3.講道德,祛邪念 中醫養生講究道德修養。有德則樂,認為有邪念則神馳以外,氣撤于內,有疾相攻;人法邪念則心正神寧,心安理得,以理順氣,氣和形和。養生治心,心平氣和,人體陰陽才能調和平衡,才能與天地大自然相息相通相和,達到祛病、保健、抗老、延年、益壽之目的。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