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之藏象學說第 10 頁
中醫基礎理論之藏象學說第 10 頁:三焦
三焦是中醫藏象學說中一個特有的名詞,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上焦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為膈以下、臍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為臍以下部位,包括腎、膀胱、大小腸、女子胞等。三焦與心包絡相表里。
三焦的生理功能一為通行元氣,二為水液運行之道。
三焦主持諸氣,總司全身的氣機和氣化。三焦是報導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氣化的場所。雹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元氣根于腎,通過三焦而充沛于全身,故說:“三焦者,氣之所終始也”,《難經·三十八難》說三焦“有原氣之別焉,主持諸氣。”三焦為水液運行之道路。《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也就是說三焦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劃分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點。
上焦主氣司呼吸,主血脈,其特點是主宣發,將飲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氣敷布周身,如霧露一樣可以滋養全身臟腑組織,因而喻為“上焦如霧”。中焦主運,即腐熟水谷,運化精微,以化氣血,故喻之為“中焦如漚”。“漚”即是飲食水谷腐熟時的泡沫浮游狀態。下焦主分別清濁、排泄尿液與大便,其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點,故稱“下焦如瀆”。“瀆”指溝渠。
中醫基礎理論之藏象學說第 10 頁: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中,主要生理功能是貯尿和排尿。其與腎直接相通,又相表里。
尿液為津液所化,在腎的氣化作用下,其濁者下輸于膀胱,并由膀胱暫時貯存,當貯留至一定程度時,在膀胱氣化作用下以排出體外。《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全賴于腎的氣化功能,膀胱的氣化,實際上隸屬于腎的蒸騰氣化。膀胱的病變,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或小便不利,尿有余瀝,甚至尿閉;或遺尿、小便失禁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