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七情的基本概念
中醫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是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活動對外界環境刺激的不同反應,屬人人皆有的情緒體驗,一般情況下不會導致或誘發疾病。只有強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體的生理和心理適應能力,損傷機體臟腑精氣,導致功能失調,或人體正氣虛弱,臟腑精氣虛衰,對情志刺激的適應調節能力低下,因而導致疾病發生或誘發時,七情則稱之為“七情內傷”。
情志是中醫學對情緒的特有稱謂,即是對現代心理學中情緒的中醫命名。比較中醫學和現代心理學有關對情緒的認識,可以明確:情志是人對內外環境變化進行認知評價而產生的涉及心理、生理兩大系統的復雜反應,具有內心體驗、外在表情和相應的生理和行為的變化,可發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其反應和表達方式與個體心理、生理狀態有關。情志不同于神志,不象意識那樣是人腦的特有機能,不能象意識那樣對客觀事物進行反映,也不能象思維那樣對事物本質進行抽象和概括。因此,情志是不同于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一類心理現象。
七情與情志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情志是對包括七情在內的所有情志特征與屬性的抽象和概括,七情則是情志概念下的具體的七種情志。
喜,是伴隨愿望實現、緊張情緒解除時的輕松愉快的情緒體驗。情緒研究認為:快樂是指盼望的目的達到、緊張解除時的情緒體驗。愿望實現是喜的來源。機體的臟腑精氣充盛,氣血和調,生命狀態良好,則感受敏銳且對生活期待高,易于對愿望實現產生相應的內心體驗并感受到心身的喜悅。喜的情緒體驗的關鍵特征是緊張的解除和輕松、愉快的體驗。
怒,是由于愿望受阻、行為受挫而致的緊張情緒的體驗。怒與其他情緒不同,單純體內氣血沖逆足以導致怒的產生。因此,機體氣血亢逆的內在變化,外界因素阻礙個體愿望實現,是導致怒產生的基本條件。
憂,是對所面臨問題的解決看不到頭緒,心情低沉并伴有自卑的復合情緒狀態。其情緒范圍較廣,包括從輕微的一時性的憂郁體驗到較嚴重的難以自行恢復的憂郁狀態。一般輕者曰憂,中度者稱為憂郁,重度憂郁則稱為郁癥。憂郁以情緒低落、興趣減低甚或喪失為特征,機體活動水平也處于低下狀態,故伴有性欲低下、活動減少等相應表現。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