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肺朝百脈、主治節 在古代,全身之脈稱為百脈,肺朝百脈,即全身血液都朝會于肺。肺朝百脈的生理意義在于:全身血液通過肺脈流注于肺,通過肺的呼吸功能,進行氣體交換,然后再輸布全身。肺主一身之氣,調節全身之氣機,而血液的正常運行,亦賴于肺的敷布和調節,故有"血非氣不運"之說。 《素問》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這是將肺比喻為輔助一國之君主的宰相,協助心君,調節全身。肺的治節作用,概括起來,主要體現于四個方面:一是肺主呼吸;二是肺有節律地呼吸運動,協調全身氣機升降運動,使臟腑功能活動有節;三是輔佐心臟,推動和調節血液的運行;四是通過肺的宣發與肅降,治理和調節津液的輸布、運行與排泄。因此,肺的治節功能,實際上是代表著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若肺主治節的功能失常,則既可影響到宗氣的生成與布散,又因肺氣虛衰,影響到血液的正常運行;既可影響到津液的調節與排泄,又可影響到氣機的升降運動。 (3)肺的附屬功能 (一)在志為憂(悲) 以五志分屬五臟來說,肺之志為憂(悲)。憂愁和悲傷,均屬非良性刺激的情緒反映,它對于人體的主要影響,是使氣不斷地消耗。由于肺主氣,所以悲憂易于傷肺。反之,在肺氣虛時,機體對外來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下降,而易于產生悲憂的情緒變化。 (二)在液為涕 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并有潤澤鼻竅的功能。鼻為肺竅,正常情況下,鼻涕潤澤鼻竅而不外流。若肺寒,則鼻流清涕;肺熱,則涕黃濁;肺燥,則鼻干。 3/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