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養生功效第 3 頁
5、用意不用力,提高了神經系統的敏感度。人體老化,最先發于神經系統的萎縮和衰竭。如,面部皮膚松弛起皺、前額脫發,源于細胞再生神經的功能下降;耳聾眼花,源于聽、視神經的老化;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源于分辨檢索神經的老化;腿腳不利索,源于中樞支配神經的老化。凡此種種,人體所有功能無不是源于十余萬條神經的作用。任何一條神經的萎縮,都將直接導致人體某一器官功能的下降。太極拳與其他拳種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她是一種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以意念支配肉體的運動。太極拳行功走架,全神貫注,以意導氣,所有外形變化,一招一式無法講求意在身先,意不動身不動,意動身隨,意靜形止。所謂意念,也即大腦中樞神經發出的各種指令、信號。太極拳每次行功走架,首先是種意運動,其次才是形體運動,也即人們常說的形神兼備。反之,練功心不靜,意不專,形散意亂,內外失調,便失去了太極拳的運動本質。正是由于太極拳的這一功法特點,功深藝高的老拳師即使到了晚年,也多是耳不聾、眼不花、腳不沉,其肌膚的敏感性仍異于常人。拳書上所云的“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即是形容不頂之意,也是概指拳手肌肝膽的靈敏度。所有這些,無不賴于用意練意延緩了神經老化的緣故。
6、運動適度,保持了人體能的中和態。就運動與生命的關系而言,歷來說法不一,通常以為:生命在于運動,其理取自流水腐、戶樞不蠢;也有人認為:生命在于多靜,以減少機體的磨損和功能的消耗。持此觀點者,多以龜齡鶴壽作比。實際上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關鍵在于動與靜不可偏廢。生命在于運動不錯,但超負荷的劇烈運動,無疑會使機體疲化早衰;而多靜少動者,往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精神萎靡,病氣易侵,故多常年不斷藥。所以說,過分地強調動或過分地主張靜,均于人體健康不利,只有運動適度、動靜相間的運動;行功走架,進退往來為動,但用意不用拙力,消耗不大;就心境而言,行功走架中強調放松入靜。這里所說的“靜”,是指走架或推手時須摒棄雜念,動中求靜,神意專注一才,以一念代萬念,所以說外形別動心猶靜。太極拳的這種獨特運動方式,對保持人體機能的中和平衡態量為適宜,故而久練可使人延年。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