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時令疾病 第一節 麻疹第 6 頁
[文獻摘要]
《幼科全書·原疹賦》:“且如出之太遲,發表為貴;出之太甚,解毒其宜。毋伐天和,常視歲氣。寒風凜凜,毒氣郁而不行;火日炎炎,-邪氣乘而作厲。或施溫補,勿助其邪;若用寒涼,休犯其胃。”
《麻科活人全書·麻疹骨髓賦》:“不知先起于陽,后歸于陰,毒興于脾,熱流于心,臟腑之傷,肺則尤甚。……初起發熱,有類傷寒,眼胞腫而淚不止,鼻噴嚏而涕不干,咳嗽食少,作渴發煩。以火照之,隱隱于皮膚之內;以手摸之,磊磊于肌肉之間。其形似疥,其色若丹。出現三日,漸收為安。隨出隨收,喘急相干。無咳無汗,隱伏之端。根巢若腫兮,麻而兼癮;皮膚如赤兮,疹尤夾斑;似錦而明兮,不藥而愈;如煤之黑兮,百無一痊。”
《醫宗金鑒·痘疹心法要訣》:“疹宜發表透為先,最忌寒涼毒內含。已出清利無余熱,沒后傷陰養血痊。注:凡麻疹出貴乎透徹,宜先用發表,使毒凈達于肌表。若過用寒涼,冰伏毒熱,則必不能透出,多致毒氣內攻,喘悶而斃。至若已出透者,又當用清利之品,使內無余熱,以免疹后諸證。且麻疹屬陽熱,甚則陰分受傷,血為所耗,故沒后須養血為主,可保萬全。”
[現代研究]
謝云桂.清肺解毒湯治療小兒麻疹合并肺炎50例小結.湖南中醫雜志1989;5(2):24
自擬清肺解毒湯(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金銀花、連翹、板藍根、法半夏)治療麻疹各期并發肺炎。疹前期上方加葛根、荊芥,出疹期加蟬蛻、紫草,疹回期加北沙參、麥冬。共治療50例,痊愈45例,有效4例,僅1例無效。
趙連臻.中藥治療麻疹并發肺炎60例報告.云南中醫雜志1992;13(1):18
應用中藥基本方為麻黃3g,杏仁、桔梗、甘草各6g,石膏15—30g,金銀花15g,連翹、蘆根各log,黃芩、赤芍各9s。疹出不暢者加葛根log,蟬蛻、薄荷各6g,牛蒡子9g;疹稀色淡加黃芪log;疹色紫暗加紫草log,丹皮9g;痰多喘重加蘇子log,天竺黃6g;干咳少痰加沙參log;高熱驚厥加鉤藤log,地龍6g;腹瀉去石膏,加薏苡仁15g,白術12g。每日1劑,分3—4次服,3歲以下用量酌減。結果:治愈54例,無效6例。體溫正常及噦音消失時間4.6—6.1天。
劉強.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麻疹52例.浙江中醫雜志1997;32(2):82
治療組25例,前驅期用透表湯加減:葛根、荊芥、牛蒡子、連翹各9g,升麻、薄荷、蟬蛻各4.5g,高熱無汗加浮萍,日1劑,水煎服。并用熱醋熏蒸室內。黃酒加芫荽煮沸后擦洗全身。出疹期用金銀花、連翹、赤芍、紫草、生地、黃芩各9g,鮮茅根、鮮蘆根各30g,竹葉、蟬蛻各4.5g。并用芫荽、甘草各log,麥冬20g,水煎代茶飲。恢復期用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天花粉、玉竹各9g,金銀花、竹葉各6g,蘆根12S,余熱不清加地骨皮,銀柴胡。均J日J劑,水煎服。對照紐27例。兩紐均用西藥作退熱、輸液等對癥處理。結果:兩組分5U治愈23、22例,好轉2、5例。本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01)。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