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時令疾病 第二節 風痧
風痧是感受風熱時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以輕度發熱,咳嗽,皮膚出現淡紅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本病西醫學稱風疹。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多發于冬春季節,可造成流行。好發于1-5歲小兒,病后可獲持久性免疫。本病一般證情較輕,多見邪犯肺衛證,恢復較快,少見并發癥,故有稱之為“皮膚小疾”。但孕婦妊娠早期患本病,可損害胚胎,影響胎兒正常發育,導致流產、死胎,或先天性心臟病、白內障、腦發育障礙等,值得重視。
[病因病理]
風痧病因為感受風熱時邪,主要病機為邪毒與氣血相搏,外泄肌膚所致。風熱時邪從口鼻而入,郁于肺衛,蘊于肌腠,與氣血相搏,邪毒外泄,發于肌膚。邪輕病淺,一般只傷及肺衛,故見惡風,發熱,咳嗽等癥,皮膚發出皮疹色澤淺紅,分布均勻,邪泄之后迅速康復。若邪毒重者則可見高熱煩渴,疹點紅艷紫赤、密集等熱毒內傳營血、氣營兩燔證候。邪毒與氣血相搏,阻滯于少陽經絡則發為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本病多數邪毒外泄,疹點透發之后,隨之熱退病解。發病重者,其病機重點在肺胃氣分,涉及營血。一般不會出現麻疹、丹痧等其他出疹性疾病可見的邪陷心肝、內閉外脫等嚴重變證。
[臨床診斷]
1.患兒有風疹接觸史。
2.病初類似感冒,發熱1—2天后,皮膚出現淡紅色斑丘疹,1天后布滿全身,出疹l—2天后,發熱漸退,疹點逐漸隱退。疹退后可有皮屑,無色素沉著。
3.耳后、枕部及頸后淋巴結腫大。
4.實驗室檢查。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減少,分類以淋巴細胞相對增多,血清學檢測風疹病毒抗體,患兒恢復期較病初期血清抗體增加4倍以上可確診。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