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時令疾病 第一節 麻疹第 4 頁
(二)逆證
1.邪毒閉肺
證候:高熱煩躁,咳嗽氣促,鼻翼煽動,喉間痰鳴,疹點紫暗或隱沒,甚則面色青灰,口唇紫紺,舌質紅,苔黃膩,脈數。.
分析:邪毒內侵,郁閉于肺。麻毒之邪熾盛,或它邪隨之侵襲,閉郁于肺,故高熱煩躁,咳嗽氣促,鼻翼煽動。麻毒火邪,煉液生痰,阻于肺絡,故喉間痰鳴;肺氣阻遏,氣滯血瘀,血流不暢,故面色青灰,口唇紫紺;邪熱內盛,故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宣肺開閉,清熱解毒。
方藥:麻杏石甘湯加減。常用藥:麻黃宣肺平喘,石膏清泄肺胃之熱以生津,二藥相互為用,既能宣肺,又能泄熱。杏仁協助麻黃以止咳平喘,甘草與化痰止咳藥配伍有潤肺止咳作用。
咳劇痰多者,加浙貝母、竹瀝、天竺黃清肺化痰;咳嗽氣促者,加蘇子、葶藶子降氣平喘;口唇紫紺者,加丹參、紅花活血化瘀;痰黃熱盛者,加黃芩、魚腥草、虎杖清肺解毒;大便干結,苔黃舌紅起刺者,可加黃連、大黃、山梔,苦寒直降里熱,瀉火通腑,急下存陰。
2.邪毒攻喉
證候: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聲重濁,·聲如犬吠,喉間痰鳴,甚則吸氣困難,胸高脅陷,面唇紫紺,煩躁不安,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分析:熱毒上攻,痰阻咽喉。咽喉為肺胃之門戶,肺胃熱毒循經上攻咽喉,故咽喉腫痛,咳聲重濁。熱盛煉液為痰,痰火夾毒,痹阻氣道,故咳聲如犬吠,喉間痰鳴,甚則吸氣困難;氣滯血瘀,故面唇紫紺;痰熱內阻,故煩躁不安,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方藥:清咽下痰湯加減。常用藥:玄參、射干、甘草、桔梗、牛蒡子清宣肺氣而利咽喉,銀花、板藍根清熱解毒,葶藶子瀉痰行水、清利咽喉,全瓜蔞、浙貝母化痰散結,馬兜鈴清肺降氣,荊芥疏邪透疹。
大便干結者,可加大黃、玄明粉瀉火通腑;咽喉腫痛者,加六神丸清利咽喉。若出現吸氣困難,面色發紺等喉梗阻征象時,應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措施,必要時作氣管切開。
3.邪陷心肝
證候:高熱不退,煩躁譫妄,皮膚疹點密集成片,色澤紫暗,甚則神昏、抽搐,舌質紅絳起刺,苔黃糙,脈數。
分析:邪毒熾盛,內陷心肝。麻毒熱邪化火,內陷心包,清竅被蒙,故神昏、煩躁、譫妄;熱毒熾盛,引動肝風,發為抽搐;熱盛入營動血,致疹點密集成片,色紫暗,舌紅絳起刺、苔黃糙,脈數,為熱毒內盛之征。
治法:平肝熄風,清營解毒。
方藥:羚角鉤藤湯加減。常用藥:羚羊角粉(另調服)、鉤藤、桑葉、菊花涼肝熄風,茯神安神定志,竹茹、浙貝母化痰清心,鮮生地、白芍、甘草柔肝養筋。
痰涎壅盛者,加石菖蒲、陳膽星、礬水郁金、鮮竹瀝清熱化痰開竅;大便干結者,加大黃、芒硝清熱通腑;高熱、神昏、抽搐者,可選用紫雪丹、安宮牛黃丸以清心開竅,鎮驚熄風。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