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時令疾病 第一節 麻疹第 3 頁
2.邪入肺胃(見形期)
證候:發熱持續,起伏如潮,陣陣微汗,謂之“潮熱”,每潮一次,疹隨外出。疹點先見于耳后發際,繼而頭面、頸部、胸腹、四肢,最后手心、足底、鼻準部都見疹點即為出齊。疹點初起細小而稀少,漸次加密,疹色先紅后暗紅,稍覺凸起,觸之礙手。伴口渴引飲,目赤眵多,咳嗽加劇,煩躁或嗜睡,舌質紅,舌苔黃,脈數。
分析:邪入肺胃,熱毒熾盛。麻為陽邪,犯肺人胃,正氣起而抗爭,邪正交爭則熱,麻毒外透則疹出,故隨潮熱而分批出疹,所謂“潮熱和平方為福,證逢不熱非大吉”。此期熱勢最高,起伏如潮,每潮一次,疹隨外出。肺胃氣分熱盛,故咳嗽加劇,口渴引飲,煩躁或.嗜睡,目赤眵多,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涼解毒,佐以透發。
方藥:清解透表湯加減。常用藥:金銀花、連翹、桑葉、菊花清涼解毒,西河柳、葛根、蟬蛻、牛蒡子發表透疹,升麻清胃解毒透疹。
若疹點紅赤、紫暗,融合成片者,加丹皮、紫草清熱涼血;熱熾口干者,加生地、玄參生津清熱;咳嗽盛者,加桔梗、桑白皮、杏仁清肺化痰;壯熱、面赤、煩躁者,加山梔、黃連、石膏清熱瀉火;齒衄、鼻衄,加藕節炭、白茅根涼血止血!
3.陰津耗傷(收沒期)
證候:疹點出齊后,發熱漸退,咳嗽漸減,聲音稍啞,疹點依次漸回,皮膚呈糠麩狀脫屑,并有色素沉著,胃納增加,精神好轉,舌質紅少津,苔薄凈,脈細軟或細數。
分析:陰津耗傷,余熱未凈。麻毒已透,故疹點依次回沒;發熱漸退、胃納轉佳,精神好轉,均為邪退正復的表現;肺陰虧損,故咳嗽聲啞;熱退陰津耗損,故皮膚脫屑,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養陰益氣,清解余邪。
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常用藥:沙參、麥冬、天花粉、玉竹滋養肺胃津液為主,扁豆、甘草清養胃氣,桑葉清透余熱。
低熱不清,加地骨皮、銀柴胡,以清肺退虛熱;納谷不香,加谷芽、麥芽,以養胃健脾;大便干結,加全瓜蔞、火麻仁,以潤腸通便。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