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初生兒病證 第二節 胎黃第 3 頁
[其他療法]
一、中成藥劑
茵梔黃注射液每次40—50nlL,加等量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1日1次。用于濕熱郁蒸證。
二、外治療法
黃柏30g。煎水去渣,水溫適宜時,讓患兒浸浴,反復擦洗10分鐘。1日1-2次。
三、推拿療法
膽紅素腦病后遺癥見肢體癱瘓、肌肉萎縮者,可用推拿療法,每日或隔日1次。方法:在癱瘓肢體上以滾法來回滾5—10分鐘,按揉松弛關節3—5分鐘,局部可用搓法搓熱,并在相應的脊柱部位搓滾5—10分鐘。
[預防護理]
一、預防
1.妊娠期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晶。不可濫用藥物。如孕母有肝炎病史,或曾產育病理性胎黃嬰兒貴,產前宜測定血中抗體及其動態,并采取相應預防性服藥措施。
2.注意保護新生兒臍部、臀部和皮膚,避免損傷,防止感染。
二、護理
1.嬰兒出生后密切觀察皮膚顏色的變化,及時了解黃疸出現時間及消退時間。
2.新生兒注意保暖,提早開奶。
3.注意觀察胎黃患兒的全身證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難、驚惕不安、兩目直視、四肢強直或抽搐,以便對重癥患兒及早發現和治療。
[文獻摘要]
儲病源候論叫、兒雜病諸候·胎疽候》:“小兒在胎,其母臟氣有熱,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兒體皆黃,謂之胎疸也。”
《活幼心書·卷上》:“身黃暑濕蒸脾得,內外因分治最良;更有胎傳生便見,母宜多服地黃湯。”
《醫宗金鑒·卷五十四·黃疸門》:“陰黃者,乃脾濕、腎寒,兩虛而成,此最為危候。溫脾去黃,以理中湯加茵陳主之;溫腎去黃,以茵陳四逆湯主之。”
[現代研究]
卓安山,羅麗玲,陳上春,等.中藥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觀察.中醫雜志1993;34(2):101將適量茵陳、梔子、黃芩、制大黃濃煎,分裝于10mL安瓿內備用。于小兒生后24小時取5mL加少量白糖哺乳前喂服,上下午各1次,連服3日。對照組32例,僅喂白開水。結果實驗組每日膽紅素上升速度較對照組慢,血清膽紅素開始下降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
劉潤俠,聶麗,劉艷巧等.從濕熱論治ABO母兒血型不合40例.陜西中醫1993;(12):531自擬益黃散(生地、當歸、黃芩、甘草、益母草、制大黃),給確診ABO母兒血型不合的孕婦服至分娩。新生兒出生后根據情況口服茵陳蒿湯作預防性治療,結果30例ABO母兒血型不合者僅發生輕度黃疽。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