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肛門直腸疾病 第四節 肛漏第 2 頁
一、臨床分類
(一)單純性肛漏肛門旁皮膚僅一個外口,且管道直通肛隱窩之內。內外口相通的稱內外漏,又叫完全漏;若只有外口而無內口的稱外漏,又叫外盲漏;若只有內口與管道相通,而無外口者,稱內漏,又叫內盲漏。
(二)復雜性肛漏指在肛門內外有兩個以上開口,或管道穿通兩個以上間隙,或管道多而支管橫生,或管道繞肛門而生,呈馬蹄形。
(三)低位肛漏是指肛漏管道在外括約肌深層以下,內口在肛隱窩者。
(四)高位肛漏是指肛漏管道通過外括約肌深層以上,或肛漏內口在齒線以上者。
二、肛漏管道行走規律(梭羅門氏定律)將肛門兩側的坐骨結節畫一條連線,當漏管外口在連線之前且距離肛緣4cm以內者,其內口多在齒線處,且內、外口在同一時位,其管道多為直行;如外口在距肛緣4cm以外;蛲饪谠谶B線之后者,其內口多在肛后正中齒線處,管道多彎曲或呈馬蹄形。
三、輔助檢查
(一)探針檢查主要探明管道行走方向、深淺和內口的位置。將球頭探針從外口插入,另一手食指戴指套伸人肛管作引導,再沿管道徐徐探人,從內口穿出。檢查時禁用暴力,以免造成假內口。
(二)灌注色素無菌紗布卷成煙卷狀,長約loan,塞人肛內,從漏管外口適當加壓灌注龍膽紫或1%亞甲藍液體適量(3—5mL)。片刻后,再按原來方位拔出紗條,觀察紗條染色的位置,即可判斷內口位置所在。
(三)X線檢查對復雜性肛漏,管道不清、內口不明者,可將碘化鈉溶液從外口加壓注入后拍片,依此了解管道的行走方向及內口的大概方位。如考慮為結核性肛瘺,宜照胸片及做其他相關檢查。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