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二十六節 梅毒第 7 頁
治法:清肝解毒,利濕化斑。
方藥:龍膽瀉肝湯酌加土茯苓、牡丹皮、赤芍。
(二)痰瘀互結疳瘡色呈紫紅,四周堅硬突起,或橫痃質堅韌,或楊梅結呈紫色結節,或腹硬如磚,肝脾腫大;舌淡紫或黯,苔膩或滑潤,脈滑或細澀。
辨證分析:淫移疫毒循肝經下注并凝集于陰器,氣血壅阻,痰瘀互結,故疳瘡色呈紫紅,四周堅硬突起,或橫痃質堅韌,或楊梅結呈紫色結節,或腹硬如磚,肝脾腫大;舌淡紫或黯、苔膩或滑潤、脈滑或細澀為痰瘀互結之象。
治法:祛瘀解毒,化痰散結。
方藥:二陳湯合消疬丸酌加土茯苓、桃仁、紅花、夏枯草。
(三)脾虛濕蘊疳瘡破潰,瘡面淡潤,或結毒遍生,皮色褐暗,或皮膚水皰,滋流黃水,或腐肉敗脫,久不收口;伴筋骨酸痛,胸悶納呆,食少便溏,肢倦體重;舌胖潤,苔膩,脈滑或濡。
辨證分析:素體脾虛濕盛,淫穢疫毒久羈,故疳瘡破潰,瘡面淡潤,或結毒遍生,皮色褐暗,或皮膚水皰,滋流黃水,或腐肉敗脫,久不收nJ脾虛運化失司,則食少便溏;水濕蘊結,氣機阻滯,則胸悶納呆,肢倦體重,筋骨疼痛;舌胖潤、苔膩、脈滑或濡為脾虛濕蘊之象。
治法:健脾化濕,解毒祛濁。
方藥:芎歸二術湯加減。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