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外科治法第 7 頁
(五)祛痰法
用咸寒化痰軟堅的藥物,使因痰凝聚的腫塊得以消散的一種治法。一般來說,痰不是瘡瘍發病的主要原因,而是多種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種病理產物,多因外感六淫,或內傷情志,以及體質虛弱等,使氣機阻滯凝聚而成。因此,祛痰法在臨床運用時,大多是針對不同病因,配合其他治法使用,才能達到化痰、消腫、軟堅的目的,故分有疏風化痰、解郁化痰、養營化痰等法。
方劑舉例疏風化痰方,如牛蒡解肌湯合二陳湯;解郁化痰方,如逍遙散合二陳湯;養營化痰方,如香貝養營湯。
常用藥物疏風化痰藥,如牛蒡子、薄荷、夏枯草、陳皮、半夏、杏仁等;解郁化痰藥,如柴胡、川楝子、郁金、海藻、昆布、貝母、香附、白芥子等;養營化痰藥,如當歸、白芍、丹參、熟地、茯苓、黨參、貝母、首烏、桔梗、瓜蔞等。
適應證疏風化痰法,適用于風熱夾痰的病癥,如頸癰結塊腫痛。解郁化痰法,適用于氣郁夾痰的病癥,如瘰疬、乳癖、肉癭等。養營化痰法,適用于體虛夾痰的病癥,如瘰疬、乳巖日久體虛者。
注意點因痰所致的外科病,每與氣滯、火熱相合,故慎用溫化之品,以免助火生熱之弊。
香貝養營湯(《醫宗金鑒》)
[組成]白術、人參、茯苓、陳皮、熟地黃、川芎、當歸、貝母、香附、白芍、桔梗、甘草、生姜、大棗
[用法]水煎服。
[功用]養血補氣,理氣化痰。
[主治]瘰疬、乳巖等日久體虛、氣滯痰凝之證。
[方解]方用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養血和血。生姜、大棗同用,也能益脾胃元氣。香附疏肝理氣,貝母化痰散結,陳皮理氣化痰,桔梗化痰且引諸藥上行。全方以養營扶正為主,理氣化痰為輔,扶正而不曾邪,祛邪而不傷正,故適用于病久體虛之瘰疬、乳巖等病。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