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外科治法第 6 頁
(四)溫通法
用溫經通絡、散寒化痰等藥物,驅散陰寒凝滯之邪以治療寒證的一種治法。臨床運用時,分溫經通陽、散寒化痰和溫經散寒、祛風化濕兩法。
方劑舉例溫經通陽、散寒化痰方,如陽和湯;溫經散寒、祛風化濕方,如獨活寄生湯。
常用藥物溫經通陽、散寒化痰藥,如附子、肉桂、干姜、桂枝、麻黃、白芥子等;溫經散寒、祛風化濕藥,如細辛、桂枝、生姜、羌活、獨活、桑寄生、秦艽等。
適應證溫經通陽、散寒化痰法,適用于體虛寒痰阻于筋骨,出現患處隱隱酸痛,漫腫不顯,不紅不熱,口不作渴,形體惡寒,小便清利,苔白,脈遲等內寒現象者,如流痰、脫疽等。溫經散寒、祛風化濕法,適用于體虛風寒濕邪襲于筋骨,出現患處酸痛麻木,漫腫,不紅不熱,惡寒重,發熱輕,苔白膩,脈遲緊等外寒現象者,如麻風病初起。
以上兩法中的陽和湯以溫陽補虛為主,多用于體虛者;而獨活寄生湯是祛邪補虛并重,對于體實者,只要去其補虛之品,仍可應用。
注意點陰虛有熱者不可施用本法,因溫燥之藥能助火劫陰,若應用不當,能造成其他變證。
陽和湯(《外科證治全生集》)
[組成]熟地、麻黃、白芥子、炮姜、炭肉桂、鹿角膠、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溫陽補血,散寒化痰。
[主治]流痰及一切陰疽,漫腫平塌,不紅不熱者。
[方解]方中熟地補營養血,鹿角膠生精補髓、養血助陽、強筋壯骨,為主藥。輔以炮姜炭、肉桂溫經散寒,配麻黃辛溫散寒,發越陽氣;白芥子辛溫,去皮里膜外之痰,搜剔經絡,宣通內外。使以甘草調和藥性,又能解瘡毒:全方以補為體,以溫通為用,共奏溫陽補血、散寒化痰之效。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