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瘡瘍
瘡瘍是各種致病因素侵襲人體后引起的一切體表化膿感染性疾病的總稱,包括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是中醫外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大類病證。
瘡瘍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來傷害等)和內傷(情志內傷、飲食不節、房室損傷等)兩大類。外邪引起的瘡瘍,以“熱毒”、“火毒”最為多見,風寒暑濕等引起的瘡瘍,有的在初起階段,并不都具有熱毒、火毒的紅熱現象,在不能控制的情況下,病至中期,才能顯現。這類瘡瘍一般都具有陽證瘡瘍的特點,因為瘡瘍發生之后,病理過程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而瘡瘍的最終表現,大多為熱毒、火毒之象。內傷引起的瘡瘍,大多因虛致病,且多屬于慢性,如腎虛絡空,易為風寒痰濁侵襲而成流痰;肺腎陰虧,虛火上炎,灼津為痰而成瘰疬這類瘡瘍的初、中期多具有陰證瘡瘍的特點。此外,由于飲食不節,內傷脾胃,導致火毒內生而引起瘡瘍,雖然有時正氣尚未虛衰,但較之單為外邪引起者多為嚴重,如消渴病合并癤、有頭疽等。故瘡瘍的發生,普遍認為從外感受者輕,臟腑蘊毒從內而發者重。
無論那一種致病因素引起的瘡瘍,均能導致局部和全身一系列病理反應。人體氣血,周流一身,循環不息。當上述各種致病因素侵人人體后,就會破壞這種生理功能,引起局部氣血凝滯,營衛不和,經絡阻塞,產生腫痛癥狀。如人體抗病能力低下,以及病邪不能及時控制,則進一步形成熱勝肉腐,肉腐為膿,從而導致膿腫的形成。在內臟的結塊、疼痛、化膿,同樣是由于臟腑氣血凝滯,經絡阻塞的結果。瘡瘍毒邪熾盛時,也可破壞人體防御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也可影響或侵人內臟,引起一系列的內在病理反應。輕則出現發熱、口渴、便秘、溲赤等癥;重則出現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咳嗽、痰中帶血等癥,甚或危及生命。
瘡瘍發生后,正邪交爭決定著瘡瘍的發展和結局。瘡瘍初期,若人體抗病能力較強,正能勝邪,可拒邪于外,熱壅于表,使邪熱不能鴟張,漸而腫勢局限,瘡瘍消散,即形成瘡瘍初期尚未化膿的消散階段。反之,如果人體抗病能力較差,正不勝邪,熱毒深壅,滯而不散,久則熱勝肉腐,肉腐而成膿,導致膿腫形成,即為瘡瘍中期(成膿期)階段,此時若治療得當,及時切開引流,膿液暢泄,毒從外解,形成潰瘍,腐肉逐漸脫落,新肉生長,最后瘡口結痂愈合;或者抗病能力尚強,可使膿腫自潰,膿毒外泄,同樣使潰瘍腐脫新生,瘡口結痂愈合,這一過程即為瘡瘍的后期(潰瘍期)。若在瘡瘍的初、中期,人體氣血兩虛,抗病能力低下,則不能托毒外達,可致瘡形平塌,腫勢不能局限,難潰,難腐等;如再未能得到及時處理,可使毒邪走散,擴散全身,形成“走黃”、“內陷”,頻現惡逆之證,而危及生命。瘡瘍后期,毒從外解,病邪衰退,理應逐漸趨向痊愈,若由于氣血大傷,脾胃生化功能不能恢復,加之腎陽亦衰,可致生化乏源,陰陽兩竭,同樣可使毒邪內陷,危及生命。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