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損傷后遺癥 第二節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第 4 頁
(5)馬尾神經損傷 成人第1腰椎以下沒有脊髓,只有馬尾神經,椎管相應擴大,輕度骨折、脫位不易引起馬尾神經損傷。只有嚴重錯位或直接暴力時,才引起馬尾神經損傷,傷后出現不完全性軟癱(即弛緩性癱瘓)。若馬尾神經完全斷裂,其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反射均完全消失,膀胱因失去神經支配,不能自主排尿,而出現滿溢性尿失禁,經常有大量尿液潴留在膀胱中,呈現為無張力性膀胱。
脊髓損傷,不但要確定損傷部位,而且還要依據傷后癥狀和臨床檢查,進一步作出其損傷程度的判斷。
脊髓在圓錐部以上完全橫斷后,損傷平面以下的運動、感覺及腱反射完全消失,呈弛緩性癱瘓。因癱瘓區皮下血管擴張,汗腺麻痹,不能分泌汗液,故體溫升高。膀胱、直腸功能障礙,發生尿潴留及便秘。脊髓休克可持續數日至數周,癱瘓的肌肉由弛緩轉為痙攣,腱反射由消失轉為亢進,膀胱反射也隨之恢復。如刺激會陰部或腹股溝部皮膚,即能引起不自主地反射性排尿,這些現象均系損傷平面以下的軀干、肢體與大腦聯系中斷,失去上運動神經元的控制,是脊髓反射亢進引起。
脊髓部分損傷,亦因其損傷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亦不一致,在急性脊髓休克期,特別是影響到錐體外束時,損傷平面以下的反射也減弱或消失,但在一般情況下,反射很快恢復,甚至亢進;高位脊髓(如胸髓十到十二)部分損傷,反射恢復緩慢。膀胱、直腸及性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響,但依據損傷平面、類型、程度,亦有相當大的差異。感覺障礙在不完全損傷中,開始時完全消失,但不久即有些恢復,特別是深感覺(震動覺)往往存在。痙攣性截癱與弛緩性截癱的鑒別。
2.臨床檢查
(1)觸診檢查 病變椎骨的棘突后凸、壓痛、叩擊痛(叩擊時,若有傳電感至下肢,則為神經通路尚未完全切斷,預后一般較好),其兩側筋肉有明顯壓痛、緊張或變硬,脊柱可有側彎或后凸畸形。受損平面以下深、淺感覺遲鈍或消失(應該注意其部位、范圍、性質、程度)。下肢肌肉松軟或緊張,肌力減弱,反射亢進、減弱或消失。
(2)X線檢查 X線檢查是確診本病的主要手段。正、側位片,可提示壓縮椎體的形態改變和移位情況,并可觀察椎管腔的情況,借以判斷脊髓損傷的程度。
本病之診斷,依據其病史、癥狀、體檢及X線表現,即可確定。概括起來,應包括脊椎、脊髓損傷的時間、部位、性質及合并損傷等。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