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瀉火治療精神分裂癥案
毛德西 河南省中醫院
張某,女,20歲,農民,于2007年7月就診。在外出打工時,因與人發生口角而出現煩躁不安,晝夜不寐,語無倫次等精神癥狀,曾用鎮靜劑與針灸治療,稍有安靜,但癥狀無明顯改善。刻診:由家屬陪診,見其形體偏胖,面色紅赤,坐立不安,來回走動,喃喃自語,且語無倫次;飲食減少,大便干燥,舌質紫紅,舌苔薄白而干,脈象弦細偏數。病屬狂癥,即精神分裂癥,乃心肝火旺,陽明燥結證,治宜清肝瀉火,逐瘀散結。方用達營湯加減,生大黃60克,生石膏60克,三棱60克,莪術60克。3劑,水煎服,頭煎40分鐘,二煎30分鐘。
二診:語無倫次有所改善,略能回答問題,但仍有喃喃自語,煩躁不安,夜不安寐,上方加用酸棗仁30克,夜交藤24克。3劑,煎服法同上。
三診:煩躁減輕,夜眠3~4小時,坐立不安減少,舌苔有津,脈弦細而不數。改方如下:生大黃60克,赤芍30克,三棱60克,莪術60克,酸棗仁30克,黃連10克,肉桂5克,生甘草10克。3劑,加水煎取兩次,混合藥液約1500ml,每日500ml,分3次服用。
四診:3天后來診,言其睡眠可達6個小時,語言正常,煩躁、坐立不安均有減輕,飲食增加,舌質呈淡紅色,苔薄白,脈弦細。上方加石菖蒲10克,取1劑,水煎3次,混合約1500毫升,分4份服用,每日1份,再分3次服之。
五診:可睡眠6~7小時,語言表達正常,來診前一日因飲食不慎而致腹瀉,伴腹痛下墜,每日4~5次,量不多,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更方為:炒山楂30克,炒烏藥10克,百合30克,知母10克,生地黃10克,生麥芽30克,炒棗仁30克,五味子克,生甘草10克。3劑,水煎服。
六診:腹痛、腹瀉消失,大便日1次,已能準確回憶病史,但時有心煩,上方加生龍骨、生牡蠣各20克,合歡皮30克。3劑,水煎服。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