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為剛臟不是指肝的生理特性
□ 劉 鵬 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文獻研究所
在現行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中醫基礎理論》教材中,把“肝為剛臟”作為肝的生理特性,論曰:“肝為剛臟,是指肝氣主升主動,具有剛強躁急的生理特性而言。肝在五行屬木,木性曲直,肝氣具有木的沖和條達、伸展舒暢之能;肝有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肝氣性喜條達而惡抑郁;肝內寄相火,主升主動,皆反映了肝為剛臟的生理特性。”讀罷不免會產生疑問:曲直、沖和條達、伸展舒暢、疏泄等特性何言剛強躁急?何言肝為剛臟?肝為剛臟應作為肝的生理特性而加論述嗎?
“肝為剛臟”之說,最先見于《臨證指南醫案》,“剛臟”之詞共11見,為探求本意及行文方便,現文按照順序簡略引出并標以數字:
1.肝風鴟張,身肢麻木,內風暗襲,多有痱中之累。滋液熄風,溫柔藥涵養肝腎,經言肝為剛臟,而腎臟惡燥。
2.夫肝為剛臟,胃屬陽土,姑議柔緩之法,冀有陽和風熄之理。
3.淋 ,屬肝膽居多,桂附劫陰,與剛臟不合。
4.經旨謂肝為剛臟,非柔不和。
5.肝為剛臟,參入白芍烏梅,以柔之也。
6.肝為剛臟,宜柔宜和。
7.內經以五志過極皆火,但非六氣外來,芩連之屬,不能制伏,固當柔緩以濡之,合乎肝為剛臟,濟之以柔,亦和法也。
8.肝為至陰之臟,相火內寄,仲景治法,不用純剛燥熱之藥,以肝為剛臟故也。
9.凡脾腎為柔臟,可受剛藥。心肝為剛臟,可受柔藥。不可不知。
10.肝為剛臟,溫燥決不相安。
11.蓋肝為剛臟,必柔以濟之。
由9條的“心肝為剛臟”,可知“剛臟”之性并非肝臟獨屬,因此也就無所謂“剛臟”是為肝的“生理特性”了,再者,“脾腎為柔臟,可受剛藥。心肝為剛臟,可受柔藥”,可見葉氏之本意似乎是說五臟各依其性皆有剛柔之性,再觀葉氏用藥,其所講的剛藥往往是溫熱之藥,故常有劫陰之弊,其所講的柔藥則多是涼潤滋膩之品,由此可見9條中所講的“脾腎為柔臟,可受剛藥。心肝為剛臟,可受柔藥”本無多少可渲染之處,剛臟、柔臟之分僅是葉氏在臨證中對五臟所見病證常見之陰陽盛衰特性的描述而已。此其一。
其二,1條云當用溫柔藥涵養肝腎,9條言腎為柔臟可受剛藥,可見腎亦為剛臟,難道腎臟是柔臟同時亦是剛臟?由此處腎的亦柔亦剛,可推知葉氏用“剛臟”、“柔臟”是指各種病因所致五臟病證皆會導致五臟陰陽盛衰變化,五臟陰陽盛衰變化,不同的臟有不同的易趨性。比方說五臟中肝臟常見肝陰虛而不常見肝陽虛,脾臟常見脾陽虛而不常見脾陰虛,因此“剛”是對五臟中易出現以陰虛為主病證的病機易趨性的概括,“柔”是對五臟中易出現以陽虛為主病證的臟腑病機易趨性的概括。
其三,這些引文中柔緩之治法對應的應該是一種病證病機,而不應該是一種生理特性,所以說與柔緩治法相對應的“肝為剛臟”說當是對肝臟某種常見病證病機的概括。前文已敘五臟的陰陽盛衰變化,不同的臟有不同的易趨性,五臟中惟獨肝臟不易見陽虛病機而易見陰虛病機,所以說,葉氏“肝為剛臟”的本義當是對此相對特殊病機易趨性的概括。
不少學者在闡釋“肝為剛臟”的內涵時多引用《內經》中的“肝者,將軍之官”而加說明:“剛”,有剛強、暴急之意,肝之性剛烈恃強,易升發萌動,猶如“武夫”,故《素問·靈蘭秘典論》將其喻為“將軍之官”。所謂將軍,顧名思義有剛強、彪悍之性。其實,這種觀點也不恰當,這是對《內經》原文斷章取義而致的誤解。《內經》中“將軍”之謂凡三見:《靈蘭秘典論》中的“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刺法論》中的“肝者,將軍之官,謀虛出焉”(“虛”疑當為“慮”)、《本病論》中的“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仔細體會便可知,《內經》中講的肝為將軍之官并不是用將軍的剛烈、剛強之性來說明肝臟的剛強之性,而是用將軍的謀略謀慮來說明五臟情志中肝臟的謀慮之用。
綜上所述,“肝為剛臟”不能作為肝的生理特性而加論述,《內經》中的“肝者,將軍之官”亦不是為了說明肝臟的剛強之性。揣摩《臨證指南醫案》之意,“肝為剛臟”應當是對肝臟不易見陽虛病機而易見陰虛病機的病機易趨性和病證表現的概括。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