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醫發展觀
□ 吳秀程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
我從事中醫臨床30多年,同時從事中醫院的管理10余年,對中醫的臨床有效性體會很深,對中醫的發展前途充滿信心。近年來的中醫存廢之爭,使中醫處于守勢、處于被動、處于無奈,對中醫的打擊很大,削弱了部分人民群眾對中醫的信賴。這場爭論是醫學界乃至科學界的一場無聊的“同室操戈”,然而又再次敲響了警鐘,我們不可等閑視之。
中醫并非一代不如一代
中醫有上萬年的發展歷史。其理論體系起源于炎黃,形成于秦漢,興旺于宋元明清,發展于建國。中醫從遠古以來,每個時代雖然都有新的內容和形式,但不可避免地帶有唯心的封建迷信的糟粕,而且發展緩慢。中醫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還是在建國以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建立了數十所中醫藥大學,成立了數百所縣級以上中醫院,創辦了若干家中醫學術期刊,培養了大批中醫大家,總結推廣了歷代以來的學術成就,中醫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理論基礎和臨床診斷水平普遍提高。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醫家是各承家技,門戶之見;現代的醫家是學術民主,群體協同;以前的作品深奧難懂,糟粕不少,現在的作品精深通俗,切實可用;過去以個體醫、走方醫、私人診所為主要經營類型,而現在全面發展各種類型各種規模的中醫院,無論規模還是診療水平都有明顯提高。他們不僅能熟練地使用中醫藥進行診療,同時也能熟練地使用現代醫學知識診療疾病,既推廣了幾千年來各家的經驗,又匯通了現代醫學。他們對防病治病的作用遠遠大于古人,現代人平均年齡的增長也有他們的一分功勞。如果老是認為今不如古,今不如昔,整天為中醫不景氣去責怪政府、責怪西醫、責怪自己,留念那種師徒傳承的方式,挖空心思試圖從老祖宗那里去找奧秘,是不能向前發展的。
中醫是合理而科學的
中醫的理論來源于實踐,是通過人與疾病、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演繹出來的。中藥雖然沒有像西藥那樣通過嚴格的實驗室檢驗,可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通過幾千年的臨床使用,通過數億萬人的治療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是正確的,行之有效的。藥品和食品一樣,都是人們在生存過程中逐步品嘗出來的。第一個吃番茄的人,是冒著生命危險的,后來又經過若干人的反復嘗試才成為蔬菜,現在才知道它有豐富的維生素,有營養價值,中醫藥的發展,“神農嘗百草,一日遇毒七十回”也是同樣的道理。中藥西藥都源于民間,源于經驗,甚至源于巫術,只是發展的路徑不同,中醫是從經驗向空間發展,西醫是從經驗向實驗發展,各有所長,不能兼容。例如對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中醫分風寒、風熱、暑濕、秋燥等證候群,用藥非常靈活,臨床確有療效。西醫則無從著手,抗病毒藥作用不肯定,抗生素副作用大,是濫用,用解熱止痛藥又傷胃。再如治療慢性胃炎,西醫雖然研究得很細,找出了致病的原因幽門螺旋桿菌,臨床用三聯法治療,理論上是說得過去的,臨床療效卻不怎么樣。這點我的體會是很深的。我在臨床上分別用中醫、西醫兩法治療此病近千例,得出的結論是,中醫的辨證治療是很有效的,優于西醫。中藥材來源于自然界,落地可作肥料;而西藥來源于化工廠,落地卻是有害垃圾。由些可見中醫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科學的,完全有理由成為我國的主體醫療。
走“純中醫”之路不可取
湖南中醫藥大學彭吉勇說得好,“純中醫之路‘畫地為牢’的作法,束縛了中醫的手腳,終將把中醫推向危險境地。純中醫之路在中醫發展史上是一種非常具有迷惑性的典型錯誤之路,不值得提倡,……純中醫之路弊遠遠大于利,而且也是與時代潮流相違背的”。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現代醫學正突飛猛進,為中醫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中醫的科學性不容懷疑,但不得不承認還有很多缺陷或不足。中醫必須在堅持主體地位不變的前提下,去接受和借鑒現代醫學的進步。要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足,敢于沖破封鎖的圍墻,中醫才能不斷向前發展,立于不敗之地。如果堅持走純中醫之路只能把中醫引進原始森林,與世隔絕,過著那負笈行醫、周游四方、搖鈴求售的日子,處于“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絕境。我們必須“尊古而不泥古,創新而不離宗”。既要繼承發展傳統醫學,又要吸收現代醫學和現代科學,以中醫為主體,把現代醫學拿來為我所用,我們才會走到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中醫必須現代化
我們的責任是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健服務,中醫、西醫是兩種不同的醫療體系,各有所長,可以互補。不管用中藥或西藥必須要能解決實際問題,能為患者解決痛苦,這是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是現代人的需要,是我們的神圣職責。要盡到這些職責我們應以中醫為主體,跟上現代化的步伐,必須爭取政府的支持、社會的認可、群眾的信賴。做好兩方面工作:
首先,努力培養現代中醫技術人員是中醫現代化的當務之急。現在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難找工作,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我在擔任中醫院院長的時候,就不愿接收中醫畢業生。這不是我輕視中醫,而是社會供求的需要,市場經濟的需要,防范醫療糾紛的需要。有人認為現在的中醫學院畢業的學生只具備兩個中專的水平,從某個角度講,這話并不過分。那種要求中醫不學西醫知識,不搞藥物實驗,不學外語,留念那種師帶徒的傳承教育方式,是極端錯誤的。中醫必須學習現代科學和現代醫學,汲取中西醫之長,融會貫通,創建醫學理論新體系,跟上時代的步伐,與現代醫學保持同步發展水平,以更高更優秀的醫療手段服務于臨床,這樣中醫就可以“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其次,是努力創建現代化中醫院。目前發展形勢較好的中醫院,一般而言,其綜合醫療的水平也是比較高的,現代診療儀器的配備也相當齊全,尤其對急癥的處理都具有較高水平。近年來各級中醫院的發展實踐表明,沒有一定水平的西醫技術和現代診療儀器作為支撐,中醫就很難在市場上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優勢。一味地追求純中醫特色而拒現代醫學于千里之外的觀念和做法,是不符合現代中醫臨床發展現實的。我認為目前,有些地方利用創建名醫、名科、名院的機會宣傳自己,有夸大炒作的嫌疑。應該提倡創建和發展現代中醫院、現代中醫專科,培養現代中醫師。
中醫現代化是傳統醫學去偽存真、與時俱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歷史過程,既要保持發揚傳統醫學的理論優勢和技術特色,取得突破性進展,又要吸取、消化現代科學技術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質量的需要,讓中醫步入全球化、標準化,引入競爭機制,為國際所共享。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