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醫研究生培養目標的思考

□ 王長榮 廈門大學
1978年全國恢復招收研究生,中醫學科第一次走上招收研究生的舞臺,這是中醫教學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開天辟地的大事,是黨和政府為培養新一代高級中醫師高瞻遠矚的偉大舉措,它在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遺產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時,北京中醫學院和中國中醫研究院通過考試招收了全國第一批在職中醫研究生,他們畢業后走上了中醫教學、醫療等重要崗位,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絕大部分人已成為專家和名醫,聲名鵲起。此后全國各中醫院校先后從應屆本科生中招收研究生,延續至今。其質量和效果如何,一直是人們很關心的問題。以下談談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中醫研究生現狀
近年來中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多為理論或臨床的專題研究,用西醫方法(實驗為主)去研究中醫已成為一種時髦,研究生忙碌于養老鼠、兔子等動物,奔走于動物房、實驗室,以獲得實驗的各種數據;出入于圖書館,尋找各種論據資料,然后寫出研究生論文,經答辯評審通過而畢業,在學習期間很少接觸臨床,這就是大多數中醫研究生的現狀,碩士生如此,博士生更是如此。這樣畢業的研究生如果分配到醫院能有何作為呢?能看病嗎?難怪他們很多時候在坐冷板凳。他們的臨床底子還是在本科臨床實習時得到的,而且在當時還沒有參加過醫師資格考試,并無處方權,沒有機會進行獨立應診,剛畢業當臨床醫師尚需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培訓才能應付一般的臨床醫療,而這些研究生長期脫離臨床,少則3年(碩士),多則6年(博士),連原有的一些臨床底子也快荒廢了(在職研究生及臨床數年后考入者例外),其臨床水平不言而喻較之本科畢業生來不相上下,甚或更差。即便對某一二種病有較深的認識和有較好的治療方法(這應歸功于研究生時的專題研究),但多停留在理論上和實驗結果上,而用之臨床還有待于進一步驗證。而僅憑這一點基礎,要去應付大量的常見病、多發病,其臨床療效也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見,中醫研究生的培養嚴重地脫離了實際,特別是臨床實際,中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方法亟待改變。
二、中醫界的現狀
在黨的中醫政策的大力扶持下,50多年來,中醫醫療工作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中醫工作還存在不少缺陷,最令人擔憂的是中醫高級臨床人才出現斷層現象,一些名老中醫、專家因為年事已高,能夠有精力從事臨床工作的已是鳳毛麟角。現在的中醫專家數量嚴重不足,而且在質量上已無法跟老一輩專家相比:有的僅因為是年老,而掛以“專家”的牌子;有的雖有高級職稱,而實際水平則名不符實等等。真正有水平的專家不多了!如此,中醫的水平怎能提高?中醫的發展前途令人堪憂!中醫高級臨床人才的嚴重匱乏,影響了中醫療效的發揮,因此中醫的社會地位有下降的趨勢。
中醫以其臨床療效使中醫立于不敗之地,繼承這個傳統,并使其發揚光大,是新一代中醫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現在年輕中醫中有一種重西輕中的傾向,這是對中醫信心不足的表現,應該及時糾正。
中醫的優勢在臨床,中醫的危機也在臨床,如果連臨床這一關也把握不好,那么中醫不就是自己把自己打敗了嗎?
三、中醫研究生培養的目標和方法
中醫缺少高質量高水平的臨床醫生,使中醫的臨床療效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其原因要追究到中醫教學這個環節,特別是在研究生培養方面。由于培養不出高級臨床人才,導致中醫高級臨床人才出現斷層現象,這種嚴峻的事實使我們不得不考慮改革中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方法。
中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應以適合目前中醫現狀及中醫以臨床為優勢為立足點來考慮。中醫要培養自己的高級人才,造就一大批名醫和專家,這樣中醫才能長期立于不敗之地,中醫事業就能不斷興旺發達,這是立業的根本所在,也是振興中醫的根本措施。中醫研究生的培養現狀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已到了改革的時候了。
中醫研究生的培養有很多目標和方法,但根據中醫現狀應以培養臨床高級中醫師為主要目標。研究生學習期間,應該在專家的指導下大量接觸臨床;兼學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并且掌握最新的臨床治驗動態和方法。碩士研究生應在三年學習后,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這樣至少在畢業后臨床水平在本科畢業的醫生之上。博士生應在碩士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疑難病從臨床和理論上進行攻關,并掌握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這樣當他們畢業以后,在臨床上就是一個最有實力的中醫師,中醫高級臨床人才的培養目標就可能實現,中醫高級臨床人才缺乏的現象就可能得到改變,可以說這是振興中醫的根本之路。
我們不反對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中醫,因為它是實現中醫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本人認為,這個領域應由西學中或中西醫結合的研究生或在職的研究人員去承擔和完成。
中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方法應密切適應當前中醫的現狀進行全面規劃,改革已迫在眉睫,如果還是墨守原來的目標和方法,那么后果就很難預料了!
- 相關文章
-
對中醫研究生培養目標的思考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