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派、流派、醫派 芻議
□ 張效霞 山東中醫藥大學
學術流派,是“學派”與“流派”的泛稱。目前中醫學界在探討學術流派的教材、著作和論文中,有稱學派者,有稱流派者,也有稱醫派者,一般并無嚴格的區別。甚至有學者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對學派和流派加以區分,因其可統稱為學術流派。筆者認為,嚴格說來,學派、流派、醫派這幾個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實有對其進行一番概念上的疏正之必要。
關于學派,《漢語大詞典》云:“一門學問中由于學說、觀點不同而形成的派別。”《中文大辭典》曰:“謂講學家之宗派也。黃宗羲之宋元學案、萬斯同之儒林宗派皆專言漢宋學派之書也。”《辭海》謂:“一門學問中由于學說師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別。如:紫陽(朱熹)學派;姚江(王守仁)學派。”對于流派,《漢語大詞典》曰:“文藝、學術等方面的派別。”《中文大辭典》云:“水之支流曰流派。今謂一種學術因從眾傳授互相歧異而各成派別者亦曰流派。按此與流別略同。”而關于“流別”的解釋則是:“一,水歧分之謂也……二,世亦謂人品學術等派別曰流別。”《辭海》說:“一,水的支流。二,指學術、文藝方面的派別。”
綜觀上述所引,學派與流派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和范疇。有“學”才有“流”,無“學”也就談不上“流”。學派猶如江河之源,流派是學派下的“支流”。正如潺潺的小溪、滾滾的江河和滔滔的大海,無不有其源頭一樣。它們之間的區別恰如“百川歸海”和“獨流注澤”:沒有眾多潺動的波流萬水同向地奔向大海,也就不可能匯合成浩瀚無垠、寬闊博大的海洋;孤獨獨的一條溪流,充其量也不過只能形成一汪曲澤,且存在著干涸的危險。
由學派是“一門學問中由于學說、觀點不同而形成的派別”,流派是“一種學術因從眾傳授互相歧異而各成派別者亦曰流派”,可知,二者的內涵和外延是不相同的,“學派”是指一門學科中的派別,“流派”是指一種學術中的派別。學派要以學說作為基礎,學說是形成學派的要素;流派則不一定都要有系統的學說。只要主張、見解、傾向基本一致,即可稱之為流派。基于此種認識,筆者認為,對于學派、流派,我們是否可以作如下定義:
學派是指同一門類的某個學科中因不同的師承而形成的以某種獨特的理論主張或獨特的方法為基礎的不同學術派別。
流派是指同一個學科內因不同的師承而形成的以獨特的研究旨趣、技藝、方法為基礎的不同學術派別。
由于“學派”、“流派”并不是中醫學所獨有的概念和范疇,因此,我們中醫學界也就完全沒有必要再自己制定一個關于“中醫學派”或“中醫流派”的定義了。完全可以在前述“學派”、“流派”概念的基礎上稍作限定或修飾即可。實際上,這也是目前其他學界處理此類問題的通行做法。關于中醫學派和中醫流派,筆者的定義是:
中醫學派是指中醫學的某個學科中因不同的師承而形成的以某種獨特的理論主張或獨特的方法、技藝為基礎的不同學術派別。
中醫流派則是指中醫學同一個學科內因不同的師承而形成的以獨特的研究旨趣、技藝、方法為基礎的不同學術派別。
“醫派”一詞,各種工具書均未見著錄,但中醫學界卻不乏有使用此語的。據初步考證,以其名之的學術流派有:永嘉醫派、錢塘醫派、吳中醫派、孟河醫派等。先讓我們以“永嘉醫派”、“吳中醫派”為例,看看他們是如何對“醫派”進行界定的,然后再分析其與學派、流派的關系。
《永嘉醫派研究》一書開篇即云:“溫州,東晉時為永嘉郡,宋代下轄永嘉、樂清、瑞安、平陽四縣,州治即在永嘉縣,所以習稱溫州為永嘉。以葉適為代表的主張事功學說的一批溫州學者,史稱‘永嘉學派’,循例我們稱同時活躍在溫州的一批醫學家為‘永嘉醫派’。”
“吳中醫派”——“蘇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古稱吳中、吳郡、吳門。蘇州地區人文薈萃,名家輩出,創建出了絢麗多彩的‘吳文化’。吳醫是吳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吳中醫學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蘇州歷代名醫輩出,見諸記載的有1400余人,著作600余種,為國內其它地區所罕見。并涌現出了以溫病學派為代表的吳門醫派。”
由此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醫派”即是“醫學學派”的簡稱。再者,“錢塘醫派”亦有稱為“錢塘學派”者,也可作為其旁證。
筆者認為,“醫派”屬于地域性醫學學派之范疇,是“醫學學派”的簡稱,其下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科再劃分流派。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