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第 2 頁
天人合一,整體觀念
從中醫學角度看這是中醫的醫學觀或者說醫學模式,從文化角度看這是中醫的自然觀、社會觀和系統論。“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作為一種思想觀念,產生于先秦時代,提出于北宋時期,此后發展成為占主導地位的文化思想,幾千年來為各種派別的思想家所接受。先秦《莊子》認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認為人與天地并生,是一個統一體。北宋哲學家張載在中國文化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題,認為人與自然具有統一性,都遵循統一的規律,必須關注人與自然界的協調問題。古代先哲還把追求天人協調,天道與人道的統一作為人生的最高理想,主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天人合一”思維模式的影響和指導下,中醫學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醫學觀——整體觀。《內經》說,“人與天地相應”,“人與天地相參”。中醫學把整體觀念貫穿于基礎理論、臨床學科、理法方藥和辨證思維,為中醫的長盛不衰奠定了基石。這種整體觀念,就是要把人的生命放在天地之間來研究考察,不僅強調人體各個部分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而且認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也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不可分割。
整體觀念是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現實文化意義有三:一是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和科學精神,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二是正確處理醫院和社會關系,既要主動為社會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服務,又要積極主動適應社會的變革和需求的變化,還要積極爭取社會經濟的有利條件發展自己;三是正確處理醫院內部各種關系,醫院內部是一個統一體,要以發展為目標,正確處理局部和整體、個人與集體、醫療與護理、業務和保障等各種關系,整體思維,系統管理,統籌兼顧。
大醫精誠,德術雙馨
這是中醫的醫師觀和醫德思想。幾千年來,中醫創立了醫德思想和醫師規范。中醫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既要有高尚的醫德,又要有精湛的醫術,只有醫德醫術俱優的醫生才能稱之為“大醫”。唐代孫思邈在《大醫精誠》這篇醫論中,系統提出了“大醫”的三個標準:一是醫術精通,二是誠心救人,三是醫德高尚。孫思邈的大醫標準,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直被中醫界所推崇。
大醫精誠論,構成了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其現實文化意義有三:一是廣大醫務工作者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思想,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二是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醫院醫德醫風建設,一手抓業務技術建設;三是要培養和造就一批德藝雙馨的“大醫”,服務民眾。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