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證當理清、法明、方準、藥精
中醫視點:中醫臨證當理清、法明、方準、藥精 蘇清華 長春中醫藥大學
中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醫學學科。用中藥來治療疾病是中醫學最為特色、最為主要、最為傳統的治病方式之一。古往今來,中醫臨證都努力做到“立法嚴明、藥無虛用、辨之得當、效如桴鼓”。所以說,“理、法、方、藥”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關鍵所在,也是中醫師業務能力最基本的體現。
“理”在于“清”。“理”就是醫理,即生理、病理。對于一個具體病人來講,就是發病機制。任何一個病都有病因,如六淫、飲食、情志、外傷等致病因素導致機體相應的病理反應,從而導致人體發病。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及現代醫學輔助儀器檢查手段,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相應的分析綜合,“識體質、辨病、辨證”,從而做出相應的醫學診斷。
“法”在于“明”。“法”就是治則、治法。“法”是在醫生摸清楚了病人發病機理以后采取的相應治療辦法。常見的基本治法是“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種。常言道:“百法之中,八法俱焉。”
“方”在于“準”。“方”就是方藥,它是治病的武器。只有“治法”明確了,“方藥”才能選用恰當。常用的“方藥”來自于經方、時方、民間驗方等。
“藥”在于“精”。“藥”就是醫生根據所選“方”進行相應的靈活化裁后,所開具的詳細藥味、劑量,遵循“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
一個中醫醫案里面一般都蘊藏著一個醫生治病的思路,也是其運用“理、法、方、藥”能力的體現。如果一名中醫師能在“理、法、方、藥”四個關鍵環節,做到“理清、法明、方準、藥精”,離“效如桴鼓”就不會太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