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是中醫發展的活水源頭第 2 頁
什么是名老中醫
什么是名老中醫,“名”即名聲、名譽,“老”即長者、智者。并非說中醫年長者即為名老中醫,在筆者看來名老中醫至少要符合兩點要求:德藝雙馨、理驗俱豐。
何謂德藝雙馨?張景岳在《類經圖翼·自序》中論及:“醫之為道,性命判于呼吸,禍福決自指端,誠不可猜摸嘗試,以誤生靈……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醫者,贊天地之生者也。人參兩間,惟生而已,生而不有,他何計焉?”強調了身為醫者,舉手投足間關系性命,馬虎不得,因此古往今來對于醫者首當其沖的嚴格要求在“德”上。唯有品德高尚者,方才具備成為醫者的基本資格。非有大德者不能為醫,同樣,醫技不精者亦不可為醫,這也是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呼吁醫者當“精勤不倦,博亟醫源”的道理,“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是以醫者只有不斷磨練技藝才能夠應付臨床上繁雜的疾病。德藝雙馨應當是名老中醫重要標志,德高者能厚愛病患,藝精者方能藥到病除。
何謂理驗俱豐?“理”即醫學理論,中醫藥在發展傳承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醫籍驗案,我們的臨床經驗、理論體系也來源于浩瀚的醫著之中,因此作為中醫應當盡量廣博地閱覽群書方能了然醫理于胸中,這是對于中醫基礎知識的重要要求。且隨著中醫藥行業發展的進步,中醫藥理、法、方、藥的思路、規律、內涵意義越來越明晰,中醫漸漸地開始脫離“稀里糊涂治好病”的怪圈,因此,這也要求名醫、名師在治病救人的同時能夠用豐富、準確的醫學理論進行解讀和總結。“驗”便是臨床經驗,中醫這門學科本身的發展就決定了其不能夠脫離臨床實踐,絕大多數理論、方藥都是從臨床中驗證出來的,因此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其從業者必須扎根臨床,因此有“醫不三世,不服其藥”的說法。
綜上便是在筆者看來名老中醫所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金杯銀杯不如患者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百姓的夸獎,只有做到“德藝雙馨、理驗俱豐”才能使一名中醫在病患的口口相頌中成長為名老中醫。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