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視點:發展中醫當從古今兩極著手
中醫視點:發展中醫當從古今兩極著手 劉勇 四川省自貢市第三人民醫院
在新的世紀,中醫究竟該如何發展?筆者認為必須“兩手抓”,即一方面挖掘傳統中醫,另一方面創立現代循證中醫最佳模式。
中西醫發展途徑不一
作為中、西醫學源頭的標志,《黃帝內經》和《希波克拉底文集》的相似之處是都拋棄了巫術和超自然主義觀念,確立了整體觀念,孕育了動態平衡思想,細致的觀察方法和引入了哲學思想、相關初步解剖知識和相似的治則。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內經》用取類比象、由表及里的方法,不對人體各器官系統形態進行結構性研究,而以整體、恒動的功能系統描述,形成不依賴解剖形態的臟象學說。而希氏文集則為解剖實證研究提供了方法。
公元2世紀,以張仲景和蓋倫為標志,在科學方法上走出了中、西醫固有格局兩條道路,并演進至今。蓋倫的解剖學成就是空前絕后的,也奠定了實驗生理學的根基;仲景則把中醫焦點引向具體疾病防治,確立了臨證醫學辨證論治原則,因此,中醫學的生命力在于臨床。
希氏文集在現代西方醫學面前已經遠去,說明現代醫學與古希臘醫學相比已有質的飛躍;而《內經》今天的地位說明今日中醫學術與兩千年前的秦漢相較沒有質的突破,還在左右今天的大局,整個中醫體系還保持著原有狀態。
但是中醫學并沒有過時,也不該只保持它的傳統“特色”,應該創新發展。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