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視點:做醫生難,做中醫更難
中醫視點:做醫生難,做中醫更難 潘興乾
做醫生難,做中醫更難。中醫看好一個病人的過程是十分復雜的,別以為我們有一雙妙手,春天就會應指而來。筆者有著無奈的三嘆:
一嘆藥不真。不說傳統加工,更不奢談什么道地藥材,只求別蘿卜當人參就行。筆者曾治一病人,開始在我研究所門診部拿藥,后來因醫保定點問題而到一市級中醫院拿藥。同一個方子病人說味道不一樣,還把藥拿來讓我看。當時正好有一位藥材商人在場,他說可能是炮山甲有問題。待劈開炮山甲一看,果然有一層厚厚的白色結晶,舔一舔,明礬也。此乃冰山一角,同行會有更多離奇的故事。
二嘆量不準。近日接一電話,一個熟悉的病人說他在一個省級中醫院花一百元掛號費看專家,開始效果還不錯,可后來不但不見好,病情還加重了。他認為可能藥物有問題,因不認得中藥,就將藥物一一稱量,結果每包藥量的誤差最高竟達50克。
筆者也親歷過這樣的例子:一患者是大型國企的職工,在職工醫院拿藥可以報銷。在筆者這里治療幾次后,執意要回去照方抓藥。他在職工醫院拿了七劑藥,剛吃完兩劑就發現有問題,帶著在職工醫院拿的藥來找我們。他認為我們門診部小,職工醫院是“三甲”醫院,問題一定出在我們這里。筆者將處方與藥物進行了對照,并將處方上的藥物劑量加起來,再分別稱量那幾包藥,結果分量都不夠,最少差17克,最多差75克,而一劑藥的總劑量為186克。嗚呼!我們絞盡腦汁,辨證施治,三克、五克地斟酌,可人家一差就是幾十克,醫者奈何?病人奈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