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視點:拉斯克獎屬于“研究中醫”者第 2 頁
現代科學條件下,應該用什么樣的眼光和標準來看中醫的研究模式、來看中醫的研究范疇,是迫切需要我們反思的。如果我們還堅持用傳統眼光去確認中醫的研究模式和范疇,認為只有用傳統的中醫思維、傳統方法和經典理論去研究中醫才是中醫的模式和范疇,那么就等于拒屠呦呦的科學研究于中醫之外了。
當下中醫的發展正處在一個探索時期,快速推動中醫發展的路徑尚不明確,在這樣一個歷史階段,中醫研究發展的途徑就不會只有一條。那些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采取不同途徑和方法對中醫進行的研究,都應歸屬于中醫的研究范疇,取得的成果也都屬于中醫。
長期以來,中醫界對于中藥有效成分的研究存在不同意見,認為這樣研究出來的東西已經不是中藥。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需要重新認識。我們知道,在中醫歷代書籍中關于單方的記載并不少見,僅用某一味中藥治療某一病證,是中醫古代臨床很常見的。清代陸以湉《冷廬雜識·湯火傷方》載:“《鏡花緣》說部,徵引浩博,所載單方,以之治病輒效。”如果我們針對某一單方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有效成分提取,再用于治療原來的病證,服用更簡單,療效更明顯,還算不算中藥?復方中的藥物是經過配伍后共同發揮作用的,而單方的應用,和病證就是一對一的,其產生的療效就是單一藥物自己的作用。這說明單方的應用,是不需要中醫配伍理論指導的。如果以是否在中醫配伍理論指導下應用為標準,來判斷是不是中藥,那么單方同樣存在被剔除中藥范疇的危險。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